【摘要】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而且建筑規(guī)模越來越大,在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過程中,各種施工技術與方式及設計對整體建筑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技術及施工形式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

現代建筑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給我國的建筑業(yè)得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文對建筑技術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預制樁的建筑技術以及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一、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運輸等過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撐等準備工作和輔助工程。最常見的土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基坑(槽)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設計標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項目通常都要確定場地設計平面,進行場地平整。場地平整就是將自然地面改造成人們所要求的平面。場地設計標高應滿足規(guī)劃、生產工藝及運輸、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場地內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設計標高確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場地比較平緩,對場地設計標高無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則確定場地設計標高。實際工程中,對計算所得的設計標高,還應考慮下述因素進行調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計算后進行?紤]土的最終可松性,需相應提高設計標高,以達到土方量的實際平衡;考慮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應提高或降低設計標高;根據經濟比較結果,如采用場外取土或棄土的施工方案,則應考慮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變化,需將設計標高進行調整。場地設計平面的調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設計標高,則須重新計算土方工程量。

二、 混凝土預制樁的建筑施工技術

在現代的建筑工程中,一般多層建筑物當地基較好時多采用天然淺基礎,它造價低、施工簡便。如果天然淺土層較弱,可采用機械壓實、強夯、堆載預壓、深層攪拌、化學加固等方法進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樁前的準備工作:打樁前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清除妨礙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平整施工場地;定位放線;設置供電、供水系統;安裝打樁機等。樁基軸線的定位點及水準點,應設置在不受打樁影響的地點,水準點設置不少于2個。在施工過程中可據此檢查樁位的偏差以及樁的入土深度。打樁技術要點如下。

打樁機就位后,將樁錘和樁帽吊起,然后吊樁并送至導桿內,垂直對準樁位緩緩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然后固定樁帽和樁錘,使樁、樁帽、樁錘在同一鉛垂線上,確保樁能垂直下沉。在樁錘和樁帽之間應加彈性襯墊,樁帽和樁頂周圍四周應有5~10mm的間隙,以防損傷樁頂;打樁開始時,錘的落距應較小,待樁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穩(wěn)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錘擊。用落錘或單動汽錘打樁時,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錘時,應使錘跳動正常。在打樁過程中,遇有貫入度劇變、樁身突然發(fā)生傾斜、移位或有嚴重回彈、樁頂或樁身出現嚴重裂縫或破碎等異常情況時,應暫停打樁,及時研究處理;如樁頂標高低于自然土面,則需用送樁管將樁送入土中時,樁與送樁管的縱軸線應在同一直線上,拔出送樁管后,樁孔應及時回填或加蓋;多節(jié)樁的接樁,可用焊接或法蘭錨接。目前焊接接樁應用最多。接樁的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節(jié)樁之間如有間隙應用鐵片填實焊牢,焊接時焊縫應連續(xù)飽滿,并采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接樁時,上、下節(jié)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10mm,節(jié)點彎曲矢高不得大于1‰樁長。打樁的質量控制:打樁的質量檢查包括樁的偏差、最后貫入度與沉樁標高,樁頂、樁身是否打壞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有無造成嚴重危害。樁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1%之內,平面位置的允許偏差,對于建筑物樁基,單排或雙排樁的條形樁基,垂直于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為100mm,平行于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為150mm;樁數為1~3根樁基中的樁為100mm;樁數為4~16根樁基中的樁為1/3樁徑或1/3邊長;樁數大于16根樁基中的樁最外邊的樁為1/3樁徑或1/3邊長,中間樁為1/2樁徑或邊長。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

(一)材料的控制技術

對于建筑中混凝土的材料控制技術而言,其主要應注意如下方面的問題:一是確保材料的質量,二是注意對混凝土溫度進行控制。對于混凝土的材料質量而言,進行施工前必須先要對混凝土進行有效的攪拌,以確保不同強度的建筑均可滿足其要求。對于柱子混凝土來說應盡可能減少水泥、水灰的用量,同時加大石子的用量,對粉煤灰及外加劑的配合比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強度。對于混凝土溫度的控制而言,則應注意進行碎石的澆水過程中藥確保溫度的適宜,同時確保通風良好,這樣方可實現混凝土裂縫情況的有效避免。

(二)澆筑技術

混凝土的澆筑技術一直以來都是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對于混凝土的澆筑技術而言,其需要注意澆注的種類及其澆筑方量等問題。進行澆注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澆注順序,根據核心筒墻、柱、梁、板混凝土的澆筑依次進行施工。對于墻體澆筑時應確保其厚度維持在5cm,而高度維持在45cm最佳,對于澆筑的間隔時間來說應盡量保持在2h之內。對于柱的澆筑過程而言應進行鋼絲網片的設置。進行梁、板混凝土的澆筑時應注意采取相同的坡度,等到筏板凝固后再進行二次澆筑,以確保澆筑環(huán)節(jié)的質量。

(三)溫測技術

混凝土的溫測技術是確保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技術之一,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底板產生裂縫;炷翜販y過程中必須對其各土層的溫度都進行測量,并就其溫度特性分別進行分析。對于溫度傳輸器而言,通常采用的是電阻型溫度計,進行溫度的測量時應注意測溫點以及測溫線的分步進行,先進行位置的選定,并進行記號的編訂和定位,然后再進行溫度的測量。此外,應確保測溫線同鋼筋之間的合理接觸,以確保測量過程的精確性,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力的出現。

(四)養(yǎng)護技術

待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結束后,還應對其進行養(yǎng)護;炷琉B(yǎng)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對混凝土溫度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其內外溫差,并滿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關要求。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時應進行塑料布的覆蓋,并在塑料布的基礎上進行防寒氈的覆蓋,以做好保溫保濕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由于脫水而導致裂縫的產生。此外,還要注意設置隔熱層,以實現混凝土內部溫度的有效降低。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將會有更多優(yōu)良的建筑材料和先進的建筑技術被運用到現代建筑施工工程當中。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更好的建筑技術開發(fā),為我國的建筑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偉.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術[J].職業(yè)技術,2005. 轉貼

[2]田金紅.高層建筑厚板轉換層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yè),2011,(03).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