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強夯法是將夯錘提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將地基土夯實,經過多次重復提起落下,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層較為均勻密實的硬殼層,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降低其壓縮性,改善地基性能。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粉土與黏性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強夯夯實的影響深度及加固效果與夯錘質量錘底直徑落距夯打遍數(shù)及土質條件等因素有關,需要通過現(xiàn)場試夯來確定。強夯法具有加固地基效果顯著、適用土類廣設備簡單施工方便、節(jié)省材料施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費用低等特點。針對目前強夯法在哈爾濱地區(qū)應用較少,本文以哈爾濱某新建小區(qū)的工程實踐為例,對新建小區(qū)大面積回填土地基強夯處理的施工程序與質量控制進行探討。該新建小區(qū)的建筑場地大面積回填土,其最厚處達到7m,采用強夯處理地基在本地區(qū)尚屬首例。

  1工程背景

  1.1工程概況

  哈爾濱某新建小區(qū)坐落在哈市近郊,是集居住、文化娛樂、休閑購物與一體的新型居住區(qū),以7層磚混住宅為主,占地面積16萬㎡,總建筑面積34萬㎡.建筑場地地貌形態(tài)為松花江漫灘,整個場地地勢起伏較大,最低標高122m,最高標高136m.根據(jù)場地豎向規(guī)劃設計,場地內大部分回填土厚度在4m~7m之間。

  1.2地質概況

  土層分布情況,該工程地質概況是根據(jù)回填土方沒有全部完成時,某一單體地質勘察報告揭示,土層分布大至為6層,見表1。

  表1工程地質資料

  1.3建筑物的基礎

  根據(jù)地質報告和現(xiàn)場樁靜載試驗確定,建筑物基礎采用予應力空心管樁,樁徑采用300、400兩種,樁端持力層為第3層粉砂層,樁長15m左右。現(xiàn)場回填土未經處理土質松散。為減少回填土沉降引起樁負摩阻對樁承載力的影響,有效地保證樁承載力充分利用;避免形成高承臺基樁,防止樁產生傾斜保證樁的穩(wěn)定;以及防止回填土沉降對地面使用功能的影響,經設計者與建設單位研究決定采用強夯處理回填土地基。要求夯實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20kpa,此值的確定主要考慮到本工程采用樁基礎可不必要求過高的地基承載力,可大大減小對夯擊能量土質含水量以及夯擊次數(shù)的要求,同時也能滿足建筑場地回填土壓實系數(shù)>0.94的要求。強夯范圍按《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要求確定,每邊超出建筑物基礎外邊緣的寬度每邊外延3.5~4m。同時要求夯實對沉降敏感的道路和管溝、廣場等地基。

  2強夯技術參數(shù)的確定與施工程序

  2.1強夯技術參數(shù)的確定

  針對本工程具體情況,根據(jù)初步選定的技術參數(shù),在施工現(xiàn)場選有代表性的場地進行試夯,選擇最佳夯擊遍數(shù)與最佳落距,確定最佳夯實效果與質量檢驗標準,通過現(xiàn)場試夯驗證結果,并經過必要的修正后,最終確定適合于現(xiàn)場土質條件的施工參數(shù)如下:

 。1)夯錘。采用圓形錘,錘底面直徑D=2.2m,錘重9.7~12.0t。

 。2)夯擊次數(shù)。強夯施工分兩遍點夯進行,第一遍單點夯擊6次,第二遍單點夯擊4次,最后二擊平均沉降量宜<5cm。

  (3)夯擊點間距。夯擊點間距采用1.5~2.0D(3.5~4.5m),平面布置采用方格形。如圖1所示。

  圖1夯點布置示意圖

 。4)地基有效加固深度。采用單擊夯擊能量1000kN.m,兩遍共點擊10次,有效加固深度4~5m。上述技術參數(shù)為強夯設計中的重要核心部分。

  依據(jù)設計要求的有效加固深度,根據(jù)以往實踐經驗或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初步確定單擊夯擊能和夯錘重量。夯擊次數(shù)的試夯要求常以夯坑豎向壓縮量最大,夯坑周圍隆起量最小為基本原則,并應同時滿足最后兩擊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限值;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fā)生過大的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發(fā)生提錘困難等原則。夯擊遍數(shù)是以一定的連續(xù)擊數(shù),對整個場地的一批點完成一個夯擊過程為一遍。強夯施工應分遍間隔進行,以利于加固深部土層及孔隙水應力消散。夯擊遍數(shù)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確定,可采用點夯2~3遍,兩遍夯擊間隔時間取決于土中孔隙水壓力消散時間,當缺少實測資料時,可根據(jù)地基土的滲透性確定,對于滲透性較差的粘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應少于3~4周,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xù)夯擊。夯擊點布置是否合理與夯實效果有直接關系,可根據(jù)基底平面形狀進行布置,采用三角形或四邊形布置夯點,見圖1。

  2.2施工程序

  強夯法的施工程序如下[1~3]:

 。1)清理平整施工場地。

  (2)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測量場地高程。

 。3)起重機就位,夯錘對準夯點位置。

 。4)測量夯前錘頂高程,確定夯錘落距。

 。5)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開啟脫鉤裝置,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fā)現(xiàn)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

 。6)按規(guī)定夯擊次數(shù)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

 。7)重復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8)用推土機將夯坑推平、填土,按上述程序完成第二遍夯擊。

 。9)用200~300kN·m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場地高程是否符合要求。

 。10)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各項施工參數(shù)和施工記錄,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

  3質量控制

  3.1施工過程的監(jiān)測

  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下列監(jiān)測工作:

 。1)開夯前應檢查夯錘質量和落距,以確保夯擊能量符合設計要求。

 。2)在每一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fā)現(xiàn)偏差或漏夯應及時糾正。

 。3)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和夯擊的沉降量。

  3.2質量保證措施

 。1)為保證地基加固效果,雨季施工做好場地排水。

  (2)下雨前將已夯完的夯坑及時推平,防止夯坑積水。

  (3)起重機設防背桿纜繩,減輕起重機臂桿在夯錘落下時的晃動反彈和避免機架傾覆。

  (4)起重機應支墊平穩(wěn),遇軟弱地基須用長枕木或路基板支墊。

 。5)夯點中心位置用明顯標志標出。

 。6)強夯施工應有組織,有順序進行避免漏點。

 。7)夯錘落下后傾斜時,及時將夯坑填平。若傾斜超過D/4時(D為夯錘直徑),該擊點無效,推平重夯。

 。8)施工前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9)設專人負責現(xiàn)場質量檢查,做好記錄。

 。10)強夯施工應嚴格按確定的強夯參數(shù)施工。

  3.3強夯處理后地基承載力檢驗

  強夯結束兩周后對強夯地基進行檢測,檢測手段采用鉆探、原位測試方法。檢驗深度大于設計有效加固深度,每棟建筑檢測6點,勘探點平面布置見圖2。

  圖2勘探點平面布置圖

  檢測結果為:標準貫入=11,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5.1MPa,重型動力觸探N63.5=4.4,墻夯后的回填土地基達到稍密—中密狀態(tài),。綜合分析上述測試結果,強夯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滿足fak=120kPa的要求。強夯后地質剖面圖見圖3。

 

  4結論

  強夯法具有加固地基效果顯著、適用土類廣設備簡單施工方便、節(jié)省材料施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費用低等特點,在采用不適合耕地的低洼地經回填后作為建筑場地的情況下會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給出的強夯技術參數(shù)確定的方法和施工程序,以及強夯法質量控制的措施,對采用強夯法處理地基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