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速的量測

   畢托管法
  畢托管是實驗室內(nèi)量測時均點流速常用的儀器。這種儀器是1730年由享利·畢托(Henri Pitot)所首創(chuàng),后經(jīng)200多年來各方面的改進,目前已有幾十種型式。下面介紹一種常用的畢托管,這種畢托管又稱為普朗特(LPrandtl)畢托管。

  畢托管測速的基本原理如下:
  設(shè)水流中某點A處的流速為u,如將一根兩端開口的直角彎管插入水流并使其下端管口方向正對A點流速方向,則A點的流速由原來的u值變?yōu)榱,而彎管中的液面將比測壓管中的液面升高Δh(測壓管液面為未受畢托管干擾時A點的測壓管液面),彎管中液面的升高是由于水流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勢能所引起的。對于A點處質(zhì)量為dm,重量為gdm的微小水體,在彎管未插入前具有的動能是。當彎管插入水流后,A點的流速由原來的u值變?yōu)榱,該微小水體的動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勢能Δdmg,即
        
于是可得
        
可見彎管與測壓管的液面之差Δh表示水流中A點處的單位動能。這個兩端開口的直角彎管就稱為畢托管,可用以量測水流中某點的流速。將關(guān)系式改寫為
        
則只要量測出畢托管中的液面高差Δh,即可按上式計算出A點的流速值。

  考慮到水流機械能在相互轉(zhuǎn)化過程中存在能量損失,畢托管對水流有干擾以及畢托管與測壓管的進口有一定距離等影響,上式需加以修正,寫為:
        
式中稱為畢托管流速校正系數(shù)。

回頁首 

  

  普朗特畢托管的構(gòu)造如圖1(a)所示,由圖可以看出這種畢托管是由兩根空心細管組成。細管1為總壓管,細管2為測壓管。量測流速時使總壓管下端出口方向正對水流流速方向,測壓管下端出口方向與流速垂直。在兩細管上端用橡皮管分別與壓差計的兩根玻璃管相連接。

(a)畢托管結(jié)構(gòu)          (b)畢托管測流速
圖1 普朗特畢托管


  圖1(b)為用畢托管測流速的示意圖。用畢托管量測水流流速時,必須首先將畢托管及橡皮管內(nèi)的空氣完全排出,然后將畢托管的下端放入水流中,并使總壓管的進口正對測點處的流速方向。此時壓差計的玻璃管中水面即出現(xiàn)高差Δh。如果所測點的流速較小,Δh的值也較小。為了提高量測精度,可將壓差計的玻璃管傾斜放置。施測時,讀出兩管沿斜方向的液面距離Δh,并根據(jù)玻璃管的傾斜角度θ換算出相應(yīng)的垂直液面高差,將Δh代入公式中,即可得出所量測點的水流流速值。

  關(guān)于畢托管流速校正系數(shù),因其值與畢托管的構(gòu)造、尺寸及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關(guān),須經(jīng)專門的率定實驗來確定。一般值均由制造畢托管的工廠給出。由于值與1很接近,故通常近似地采用=1。

  明流中,畢托管的量測范圍一般約為0.15-2.0ms。在有壓管道中可用柱形畢托管進行測速,其最大測速限度可達6ms

  用畢托管測流速時,儀器本身對流場會產(chǎn)生擾動,這是使用這種方法測流速的一個缺點。 

皮托管

  皮托管,又名空速管,風(fēng)速管,英文是Pitot tube

  皮托管是測量氣流總壓和靜壓以確定氣流速度的一種管狀裝置。由法國H.皮托發(fā)明而得名。嚴格地說,皮托管僅測量氣流總壓,又名總壓管;同時測量總壓、靜壓的才稱風(fēng)速管,但習(xí)慣上多把風(fēng)速管稱作皮托管。皮托管的構(gòu)造如圖,頭部為半球形,后為一雙層套管。測速時頭部對準來流,頭部中心處小孔(總壓孔)感受來流總壓p0,經(jīng)內(nèi)管傳送至壓力計。頭部后約38D處的外套管壁上均勻地開有一排孔(靜壓孔),感受來流靜壓p,經(jīng)外套管也傳至壓力計。對于不可壓縮流動,根據(jù)伯努利方程和能量方程可求出氣流馬赫數(shù),進而再求速度。但在超聲速流動中,皮托管頭部出現(xiàn)離體激波,總壓孔感受的是波后總壓,來流靜壓也難以測準,因而皮托管不再適用?倝嚎子幸欢娣e,它所感受的是駐點附近的平均壓強,略低于總壓,靜壓孔感受的靜壓也有一定誤差,其他如制造、安裝也會有誤差,故測算流速時應(yīng)加一個修正系數(shù)ζζ值一般在0.981.05范圍內(nèi) ,在已知速度之氣流中校正或經(jīng)標準皮托管校正而確定。皮托管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用途很廣。如飛機頭部或機翼前緣常裝設(shè)皮托管,測量相對空氣的飛行速度,又稱空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