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室外管網(wǎng),挖土方時,溝的寬度基本都一致,但由于地面高度不同,故溝的一段與一段之間的土方量就不同。算量時達到不到放坡要求的歸在一起,需要放坡的歸在一起算量。
比如工程中截取某一小段,段A有10m挖深平均2.5m左右,段B有20m平均挖深1.6m左右,放坡系數(shù)0.33,放坡高度≥1.5m。求A、B段總工程量;將段A與段B的溝長度交換,再次計算。(假設(shè)溝寬0.8m)
我想應(yīng)該都會算:(0.8+0.8+2.5*0.33*2)/2*2.5*10+(0.8+0.8+1.6*0.33*2)/2*1.6*20 = 83.121 m³
交換溝長:(0.8+0.8+2.5*0.33*2)/2*2.5*20+(0.8+0.8+1.6*0.33*2)/2*1.6*10 = 102.498m³
但實際中,為了減少工作量,高度能平均盡量平均,
那么A、B段的高度能平均嗎?
如果將A、B高度平均去算,算出的工程量與實際相比,是高了?低了?還是不變呢?
(2.5+1.6)/2 = 2.05 m,則 (0.8+0.8+2.05*0.33*2)/2*2.05*30 =90.805m³
其實,這種結(jié)果沒必要用公式去論證,想一想也能明白,
深度2.5m的段A有10m長,深1.6m段B有20m長,溝寬都一樣,高度一平均,20m長的增加的量就會高于10m長的減少的量,自然就會將結(jié)果拉高,計算出的工程量會比實際高;
同理:如果深度2.5m的段A有20m長,深1.6m段B有10m長,溝寬都一樣,高度一平均,20m長的減少的量就會大于10m長的增加的量,那么就會將結(jié)果拉低,計算出的工程量會比實際低。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在實際工作中,就會知道什么時候該將高度平均,什么時候應(yīng)該分開來算。
如在施工方的造價員,平均溝深度時:盡量將比本段溝的深度淺,但長度比本段大的應(yīng)與本段溝深度平均,或比本段深度深,但長度比本段小的應(yīng)與本段深度平均(有點繞口,明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