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墻結構由密柱高梁空間框架或空間剪力墻所組成,在水平荷載作用下起整體空間作用的抗側力構件。適用于平面或豎向布置繁雜、水平荷載大的高層建筑?蚣芙Y構的變形是剪切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小,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大。剪力墻結構的變形為彎曲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大,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小。對于框剪結構,由于兩種結構協(xié)同工作變形協(xié)調(diào),形成了彎剪變形,從而減小了結砍的層間相對位移比和頂點位移比,使結構的側向剛度得到了提高。
NO1
水平荷載主要由剪力墻承受
從受力特點看,由于框剪結構中的剪力墻側向剛度比框架的側向剛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一般情況下,約 80%以上用剪力墻來承擔。因此,使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所分配的樓層框架剪力墻結構兼具了框架布置靈活、延性好和剪力墻剛度大的優(yōu)點,二者通過水平剛度較大的樓蓋協(xié)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彎剪型位移曲線,層間變形趨于均勻,比純框架結構側移小,非結構性破壞輕,其中剪力墻為主要抗側力構件,框架起到二級防線作用,比剪力墻體系延性好,布置靈活。
因此,框剪結構是一種抗剪性能較好的結構體系。但由于剪力墻和框架的層間位移角彈性極限值相差很遠,當結構遭遇強烈地震時,剪力墻在其底部首先越過彈性變形階段出現(xiàn)裂縫進而屈服,在出鉸部位剛度大幅降低,剛度沿豎向發(fā)生突變,在塑性鉸區(qū)發(fā)生塑性轉動,從而帶動上部的墻體發(fā)生剛體位移,再加上彎曲變形,頂部側移激增,給與之相連的框架施加了很大的附加剪力。而此刻結構的層間側移角還遠小于框架的彈性變形值,框架尚未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水平抗力。剪力墻和框架之間剛度比值的變化也會引起地震作用的重新分配,增加了框架的負擔,使得框架的延性降低,無法有效地擔當起二道防線的作用。另外,框剪結構多用于 10~25 層左右的商住樓,根據(jù)工程設計實踐,這一類層數(shù)的房屋自振周期大都在 0.7~1.7s,與某些地區(qū)的地震卓越周期較接近。如1985年墨西哥太平洋岸的 8.1 級地震,共有 164 幢 6~20 層的房屋倒塌,其中倒塌率最高是 10~15 層的建筑, 5 層以下和 25 層以上的破壞較輕。
1975 年我國海城地震、而在1977 年羅馬尼亞的弗蘭恰地震(卓越周期 1.4s)中,倒塌最多的也是十幾層的建筑物。當樓層多于 14 層時,地震力的大小和破壞率都有一個明顯的陡然增大的趨勢。因此,采取一些經(jīng)濟實用的方法來改善框剪結構的抗震性能,提高結構的可靠度就顯得尤為必要。結構控制理論為多種建 (構 )筑物的抗震設計提供了一條有效可行的新途徑。
NO2
改善框剪結構抗震性能的有關措施
結構控制理論將結構的彈塑性分析與抗震相結合、抗震與消震相結合、能動控制與設計相結合,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控制措施,調(diào)整結構的剛度、強度和質(zhì)量分布,控制結構實現(xiàn)最佳耗能機構,以增大結構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增強結構對地震作用下強迫變形的適應能力,使其滿足抗震設防三水準要求。抗震結構按兩階段設計,即在彈性階段按強度控制,在彈塑性階段按變形控制。這樣設計的結構,既有一定的強度,又具有較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一定程度地適應強烈地震使結構產(chǎn)生的強迫變形。
NO3
提高剪力墻抗震性能
1、將剪力墻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帶邊框墻。邊框(明框和暗框)可阻止斜裂縫向相鄰發(fā)展,還可在墻板破壞后作承重構件代替墻板承重且有一定延性。邊框應具有足夠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以承擔因墻身通裂對邊框梁柱引起的附加剪力。
2、控制每肢墻的高寬比。必要時可設結構洞口或結構豎縫使變成雙肢墻或多肢墻,可控制裂縫和屈服部位出現(xiàn)在結構豎縫和洞口連梁處,形成耗能機構,同時使原剪力墻一分為二,剛度降低,避免發(fā)生剪切破壞和底部墻體過早屈服。
3、剪力墻的剛性連梁,其跨高比往往僅為 1 左右。而試驗表明:當連梁的跨高比為 5時,延性和耗能很好,連梁兩端相對豎向位移的延性系數(shù)都在 8 以上,滯回曲線也相當飽滿;當跨高比降至 1 時,延性系數(shù)則降至 3 左右,滯回曲線嚴重捏擾,耗能很小,最后彎剪破壞。因此,需要對它的組成和構造采取一定措施。
措施之一是在1/2梁高的中性面上留一水平通縫,在縫的上、下兩側各埋置鋼板,鋼板上開有橢圓形螺栓孔,用高強螺栓把兩鋼板連結。在豎載、風載和小震下,高強螺栓把水平通縫分開的兩部分連梁連結成整體工作,使連梁具有一定的"剛性"。在大震作用時,兩鋼板發(fā)生相對滑動,原來跨高比為 1 的剛性連梁將被分成兩根跨高比為 2 的小梁協(xié)同工作,試驗表明, 這樣可使延性系數(shù)由原來的 3 提高為 10 左右。
NO4
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
1、加強框架的角柱。角柱是連結縱橫框架的樞紐,要增加框架的空間整體性,就要加強角柱的抗剪性能。
2、沿周圈框架平面按 K 形支撐和 X 形支撐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鋼筋砼抗剪墻板或配筋砌塊抗剪墻板,能有效克服框架的剪力滯后現(xiàn)象,顯著提高框架的整體性和抗推剛度,減少結構的整體側移,特別有利于減小層間側移。但這種結構的延性較差,因此,可以在墻板上開十字形結構豎縫使之出現(xiàn)薄弱部位,形成延性耗能墻板。
3、設置偏交斜撐等贅余桿件,用彎曲耗能代替軸變耗能,其中折曲撐由鋼纖維砼桿制造,偏心連結支撐可用鋼桿或勁性鋼筋砼桿組成。在強烈地震作用下,一方面可利用這些贅余桿件的先期屈服和變形來耗散能量,另一方面當贅余桿件破壞或退出工作后,使得結構由一種穩(wěn)定體系過渡到另一種穩(wěn)定體系,引起結構自振周期的改變,以避開地震卓越周期的長時間持續(xù)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應。
NO5
采用新型復合材料節(jié)點
提高節(jié)點的強度和延性僅靠增加箍筋效果并不顯著,而采用鋼纖維砼和勁性砼梁柱節(jié)點效果較好。由于勁性鋼材或鋼纖維與砼的共同工作,使得節(jié)點區(qū)砼的受力性能特別是剪切變形大大改善,延性和耗能能力顯著提高,同時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
1、實行機構控制,實現(xiàn)總體屈服機制。在結構的特定位置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人工塑性鉸,對塑性鉸發(fā)生的區(qū)域、順序及塑性程度進行控制,使得結構在強震時能形成最佳耗能機構。在水平作用下,使水平構件先于豎向構件屈服,最后豎向構件底部屈服。
2、使結構的剛度和承載力相匹配。在框剪結構中,如剪力墻數(shù)量多、厚度大,剛度自然也大,但會導致結構自振周期減小,總水平地震作用增大;反之剛度小,地震力也變小。所以,要根據(jù)建筑的重要性、裝修等級和設防烈度來綜合這一對矛盾,以確定出結構的側移限值,從而定出抗震墻的數(shù)量、厚度,做到既安全又經(jīng)濟。
3、使結構的剛度和延性相匹配。剪力墻和框架在剛度、彈性極限變形值和延性系數(shù)方面的差異使得框剪結構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造成各構件不能同步協(xié)調(diào)地發(fā)揮材料抗力而出現(xiàn)先后破壞被各個擊破的情況,大大降低了結構中各構件的利用效率和整體的抗震可靠度。所以,協(xié)調(diào)各抗側力構件的剛度和延性相匹配是工程設計中的一條重要抗震設計原則。
NO6
剪力墻和框架同步工作的途徑
為了能夠使剪力墻和框架同步工作,可采用:帶豎縫剪力墻。豎縫剪力墻在水平力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側移,不再是以墻體的剪切變形為主而是以并列柱的彎曲變形為主,原來墻面上的斜向裂縫被并列小柱上、下端的水平裂縫代替。由于剪力墻的力學性能由剪切轉變?yōu)閺澢,彈性極限側移值加大,延性改善,彈塑性耗能增加,避免了普通抗震墻斜裂縫出現(xiàn)后的剛度嚴重退化。采用較好的延性偏交支撐,主要構造是交叉直撐的交叉點處用拼接板、高強螺栓與阻尼材料組成,在小震時,叉點處提供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像普通直撐那樣工作。在強震時,上撐與下?lián)?(或左撐與右撐 )之間可相對滑動,導致剛度大大下降,可提高剪力墻和框架之間的協(xié)同工作能力。
NO7
框剪結構的抗震設計與計算
在現(xiàn)行規(guī)范的抗震分析中采用協(xié)同工作計算法,即采用框架彈性剛度和剪力墻彈性剛度組成并聯(lián)體結構模型,計算出結構彈性自振周期,按眾值烈度計算彈性地震作用,并將按彈性剛度比值分配給框架和剪力墻。該計算方法不能反映出因剪力墻開裂、剛度在局部發(fā)生突變而引起墻體轉動給結構帶來內(nèi)力重分布,這樣顯然與實際情況有誤差。
NO8
框剪結構抗震計算的調(diào)整
1.在整體按彈性方法計算的基礎上,允許個別構件、個別部位按彈塑性性質(zhì)對剛度進行調(diào)整,也允許局部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進行計算。
2.據(jù)空間有限元程序分析結果:受拉墻肢剛度退化后,實際受壓墻肢承受了 90%的總剪力而受拉墻肢僅承受了 10%,墻肢受剪嚴重不均勻。為此對于一、二級抗震墻,受壓墻肢的設計彎矩和剪力應乘以1.25,而受拉墻肢可降低 10~20%。
3.加強連梁是改善墻肢應力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徑。通過合理的結構布置,使連梁能夠向各片墻肢傳遞更多軸向力,讓各墻肢盡可能地平均分擔重力而避免出現(xiàn)某墻肢全截面受拉的情況,從而也改善了墻肢承受剪力不均的狀況。
NO9
框剪結構對連梁的設計要求
1、控制連梁端部的剪應力不大于 0.15%,以保證連梁具有足夠的截面和抗剪能力。
2、連梁的剪跨比不應小于1.0,當剪跨比過小時可用水平縫將連梁分隔成兩根等高連梁。
3、根據(jù)梁端實際抗彎配筋量并考慮鋼筋超強效應的條件,使連梁的受剪承載力大于受彎承載力。
4.調(diào)整框架的剪力
(1)為了承受由于剪力墻開裂剛度降低而轉移給框架的剪力,并保證框架作為二道防線應具備一定受剪承載力儲備,在按剪力墻框架協(xié)同工作分析所分配的剪力基礎上,再對框架剪力進行調(diào)整。
(2)空間有限元程序動力分析結果顯示:框剪結構最大層間相對位移多發(fā)生在 0.4H~0.8H 之間,根據(jù)結構中框架的受力特點,對 0.4H 以上部分的框架適當提高抗剪承載力及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