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不對空調的需求量斷增加,用電量也隨之劇增,特別是加重了夏季的用電負荷。在制冷系統(tǒng)容量和運行時間一定時,全年能耗取決于制冷組的類型、單機容量、臺數(shù)、不同機型不同容量機組的搭配方式等。如果知道機組的額定冷量和部分負荷調節(jié)特性,結合用戶全年冷負荷的分布規(guī)律,就可以準確計算其全年能耗。

目前,國內外組合式空調機組性能系數(shù)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1.能效比EER

它是標志機組能耗的重要指標,EER(EnergyEfficiencyRatio)為在給定的額定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空調器機組進行制冷運行時,制冷量一輸入功率之比,其值用(Btu/h)/W或W/W表示。其中Btu為英熱單位(Britishthermalunits),1Btu/h=0.293W。它與COP的關系是:EER((Btu/h)/W)=3.413COP(W/W)。EER主要表征了組合式空調機組(含空氣源、水源、地源等形式的整體式、分體式組合式空調機組)的性能參數(shù)。EER性能參數(shù)值比COP適用范圍更加廣泛,除了一般的電動壓縮式制冷或熱泵組合式空調機組(制冷壓縮機)外,亦適合于吸收式制冷機組。

EER所表示的僅僅是名義工況下的能耗,隨著系統(tǒng)承擔負載荷的減少,EER會大幅度的下降。例如:某機組在滿負荷運行時的EER是3.0,而當系統(tǒng)調節(jié)為40%負荷時,EER已經降為1.4了。系統(tǒng)負荷與冷水機組的制冷量完全匹配的情況幾乎是沒有的,因此必須考慮機組在季節(jié)下的能耗情況。

2.季節(jié)能效比SEER

季節(jié)能效比SEER表示在制冷季節(jié)期間內,空調器進行制冷運行時,從房間除去的熱量總和(總的制冷量)與耗電量總和(總的輸入能量)之間的比值。

3.制冷系數(shù)COP

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一個綜合經濟指標,就是機組制冷量與機組能耗(包括燃料釋放出的能量和電能)之比。它反映了機組設計的優(yōu)劣,包括機組壓縮機效率、風量、換熱面積、系統(tǒng)的選擇及配套件選配。它表示了機組進行制冷運行時,輸出總制冷量與輸入總能量的一個比值。COP=EER*兩系數(shù)(一為傳動效率,二為連接形式系數(shù)(如直聯(lián)、皮帶傳動))其一個較突出的特點是僅適合于電動壓縮式(蒸氣壓縮式)制冷或熱泵組合式空調機組。

4.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shù)IPLV和部分負荷應用值APLV

ILPV不僅是評價機組的性能的重要指標,而且也是建筑節(jié)能標準和評估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原因就是作為節(jié)能標準必須考察全年能耗值。目前,國內外工程上應用的建筑能耗估算主要有:當量滿負荷運行小時數(shù)法;滿負荷效率COP法。而上述方法需要知道當量滿負荷時間。有了ILPV值就可以方便的描述在一個標準年周期內機組運行的實際能耗。美國制冷學會ARI-550標準中提出綜合部分負荷能耗值IPLV(IntegratedPartLoadValue)和部分負荷應用值APLV(ApplicationPartLoadValue)。制冷機組的部分負荷能耗值IPLV是部分負荷下的特性表現(xiàn),實質上就是衡量了機組性能與系統(tǒng)負荷動態(tài)特性的匹配。它先將負荷整理成ASHRAE所提供的BIN參數(shù)的形式,然后再將整個負荷以100%、75%、50%、25%為中心劃分為4個區(qū)域,最后計算得到每個區(qū)域占總運行時間的比例常數(shù)。這4個比例常數(shù)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時間權”的作用,即對機組在不同負荷下的性能表現(xiàn),賦予了不同大小的時間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