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綁扎承臺鋼筋→綁扎地梁鋼筋→綁扎底板底層鋼筋→擺放底板馬凳→綁扎底板面層鋼筋→墻、柱鋼筋插筋→驗收

2、承臺鋼筋綁扎

綁扎承臺鋼筋時先深后淺,先大承臺,后小承臺,高深承臺,側面要綁扎分布鋼筋。

3、基礎梁鋼筋綁扎

3.1綁扎時,先在墊層上按圖紙設計要求劃好箍筋的間距(綁扎箍筋時按要求間距加密),再在胎模內按圖放置梁鋼筋。 

3.2基礎梁多方向鋼筋交叉的,預先排列基礎梁綁扎先后順序,以免面鋼筋超高。

3.3地下室基礎梁板受力情況不同于樓層框架,基礎梁梁底為受壓區(qū),梁面為受拉區(qū),地下室底板面層鋼筋在梁第一層面筋下通過。

3.4主梁主筋穿好套好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主筋,穿次梁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基礎梁主筋構造和箍筋加密區(qū)位置見示意圖。

 

3.5箍筋彎鉤的疊合處,在梁中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度。

3.6基礎梁伸入承臺處,梁鋼筋錨固長度以伸入柱邊或墻邊開始算梁的錨固長度。

3.7基礎梁鋼筋,在綁扎完成后,主筋下墊好墊塊,保證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3.8基礎梁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5倍區(qū)段范圍內(且不小于500mm),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不超過50%。

 

3.1.3.9梁主筋雙排時,用Φ25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兩排排距不少于一倍主筋直徑。

4、綁基礎底板鋼筋

4.1底板鋼筋綁扎前先按圖紙鋼筋間距要求,在防水保護層上彈出軸線、基坑線、鋼筋位置線,按線擺放鋼筋。

4.2  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層鋼筋。點這免費下載施工技術資料根據(jù)受力情況,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4.3 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采用一面順扣要交錯變換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4.4底板鋼筋綁扎采用20-22#鉛絲,綁扎的鉛絲扣尾一律向底板內,不得朝外。

4.5  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水泥墊塊墊塊,墊塊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梅花型擺放。

4.6 基礎底板雙層鋼筋,綁完下層鋼筋后,焊接Φ18通長鋼筋作為馬凳(間距1.5m一道),在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4.7 底板鋼筋綁扎接頭時,鋼筋焊接、搭接位置基礎底板底層鋼筋在跨中位置,底板上層鋼筋在支座附近位置,鋼筋搭接處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

4.8 基礎底板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層鋼筋接頭位置在同一截面內,綁扎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比,在受壓區(qū)中不得超過50%,在受拉區(qū)中不得超過25%;不在同一截面中的綁扎接頭,中距不得小于1.3倍搭接長度。接觸對焊時,在同一截面內的受力鋼筋,其焊接接頭的截面面積不超過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50%,不在最大彎矩處。

二、剪力墻鋼筋綁扎

施工工藝:立定位豎筋→畫橫向水平筋分檔線→綁扎定位梯→綁扎豎向筋→綁扎水平筋。

1、在底板混凝土上彈出墻身及門窗洞口位置線,校正預埋插筋,墻模板采用“跳間支模”。

2、先綁2~4根豎筋,并畫好橫筋分檔標志,然后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定位梯。

3、為保證剪力墻筋的間距和保護層的厚度,沿墻高每兩米(分布筋間距倍數(shù))設置一道墻體水平定位梯。

4、混凝土墻上非連續(xù)的、不大于800mm的洞口在每側補強鋼筋不小于被切斷鋼筋截面面積的一半。當墻上設備預留孔洞不大于200mm時,鋼筋不得切斷;鋼筋沿洞邊繞過;大于300mm時,洞口加筋為洞口切斷鋼筋面積均分為洞口兩側,所有的洞口應和各專業(yè)配合先預留不得后鑿。

5、墻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雙排鋼筋之間綁扎拉筋。

6、在墻筋內外側應扣上專用塑料墊塊,以保證保護層的厚度。

7、各連接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搭接錨固長度:

8、配合其他工種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要符合要求。

9、核心筒剪力墻綁扎工藝流程

清理基層→將成型的鋼筋運至工作面→暗柱鋼筋進行螺紋連接→接頭驗收→暗柱鋼筋綁扎→定位梯綁扎→暗梁、過梁綁扎→墻體鋼筋綁扎→進行三檢→交下道工序。

9.1、暗柱要用線墜吊垂直,吊好后用鋼筋臨時定位。

9.2、暗柱與箍筋采用“纏扣”,梁與箍筋采用“套扣”墻體筋綁扣采用 “順扣”逐點綁扎牢固,并隔行換向。兩根鋼筋搭接處兩頭及中間用綁絲綁扎牢固。搭接長度必須滿足要求,并能保持在搭接范圍內綁扎三道水平鋼筋。綁絲下料要量好尺寸,綁絲頭外露長度不大于20mm,綁絲端頭朝向墻、柱中。

9.3、墻、柱變截面時鋼筋按1:6調整,滿足保護層的要求,墻體鋼筋、暗柱鋼筋要垂直。

9.4、過梁筋綁扎時,用水準尺進行調平,箍筋要求間距均勻,垂直于梁主筋,起步筋第一道在柱內距外側主筋50mm,第二道在柱外,距主筋50mm;封頂梁時,箍筋滿綁。

9.5、各種定位卡具是保證鋼筋排距,間距,位置準確的工具,所以必須尺寸準確,使用得當,保證完好。

9.6、為保持兩排鋼筋的相對距離,采用綁扎定位梯,間距1000~1200mm 。梯子筋的焊接尺寸必須準確,應在專用的模具中焊接。

三、柱鋼筋

1、地下室豎向構件在基礎錨固段不少于三個箍筋或三道分布筋;A柱墻鋼筋,為免軸線偏移,定位后要和底板梁或板鋼筋焊牢。

2、按圖紙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shù)量,先將箍筋都套在樓板層處的主筋上,然后焊主鋼筋。

3、為保證柱的主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在每層樓板面處距柱子模板上口100mm處固定位框控制鋼筋的位置。柱子鋼筋使用柱筋內部定距框控制鋼筋的保護層,柱筋內部定位框每2m設置一個,柱筋內部定距框端口刷涂防銹漆。

 

4、梁柱交接處,柱箍筋間距應按要求加密,具體見詳圖。

5、當柱截面有變化時,其下層柱鋼筋的露出部分,在綁扎梁的鋼筋之前,先行收縮準確。

6、綁扎時在立好的柱子鋼筋上用粉筆或石墨條劃出箍筋間距,然后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

7、箍筋與主筋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式交錯綁扎,箍筋的接頭(即彎鉤疊合處)點這免費下載施工技術資料應沿柱子豎向交錯布置。

8、柱箍筋端頭彎成135度,平直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箍筋有拉筋的,拉筋要鉤住箍筋。

9、柱筋保護層:墊塊應綁在柱立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左右用塑料墊塊卡在外立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的正確。

10、柱頂縱向鋼筋錨固要求見圖。

四、梁鋼筋綁扎

1、綁扎時,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圖紙設計要求劃好箍筋的間距。 

2、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主筋,穿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梁底主筋與箍筋綁。芰⒔钆c箍筋用套扣法綁扎),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3、當梁和柱邊平齊時,梁主筋應放置在柱主筋內側。

4、框架梁箍筋間距為200mm時,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為100mm,梁兩端第一個箍筋離柱邊50mm,在梁的腰筋(或集中應力)彎起處每側另加三道箍筋,直徑及肢數(shù)與梁箍筋相同。

5、箍筋彎鉤的疊合處,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度。

6、負彎矩鋼筋位置要準確,梁與柱交接處,梁鋼筋錨入柱內長度符合要求。

7、主次梁鋼筋,要在主筋下墊好墊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8、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qū)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鉤(Ⅱ、Ⅲ級鋼筋不做彎鉤),搭接處在接頭中心和兩端扎牢。

9、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5倍區(qū)段范圍內(且不小于500mm),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為受拉區(qū)不得超過25%,受壓區(qū)不得超過50%。

10、梁主筋雙排時,用Φ25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不小于一倍主筋直徑。

11、主梁鋼筋也可先在樓板模板上綁扎,然后入填,其方法是將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稍抬高,再在次梁梁口擱兩根橫桿,把次梁的長鋼筋鋪在橫桿上按箍筋間距劃線,套箍筋并按線擺開,抽換橫桿、將下部縱向鋼筋落入箍筋內,按架立鋼筋、彎起鋼筋、受力鋼筋的順序和箍筋綁扎,將骨架稍抬起抽出橫桿,將梁骨架落入模內(綁扎箍筋時應按要求對柱邊梁箍筋間距加密)。

12、框架梁底部保護層使用水泥墊塊墊塊,框架梁側面鋼筋保護層用梁定位框和塑料墊塊結合,每道梁在離梁端600mm和中間部位共設置三個梁定位框。

13、各部位框架梁構造見下圖:

五、板鋼筋綁扎

1、清掃模板上的刨花、碎木、電線管頭等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畫好的間距,先擺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鋼筋搭接長度、位置的規(guī)定見前述梁鋼筋綁扎要求。

4、板筋在支座處的錨固伸至中心,且不少于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