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組織設計:根據擬建工程的經濟技術要求和施工條件,對該工程進行施工方案的研究選擇和總體性施工組織安排并據以編制概預算、制定計劃及指導施工。

2、施工方案:根據擬建工程的施工條件,對該工程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人、財、物、施工方法等因素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安排的文件。

3、施工圖:按照初步設計(或技術資料)所確定的方案表明施工對象的全部尺寸、用料、結構以及施工技術要求的圖樣。

4、臨時工程:為進行主體工程施工而需要修建的只在施工期間使用的工程設施。

5、主體工程:實現建設項目任務的主要永久工程設施。

6、結尾工程:工程建設進行到結束階段時剩余的零星工程項目。

7、安裝工程:將工程中的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金屬結構及輔助設施安置裝配在設計部位的工作。

8、隱蔽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被后續(xù)工序所掩蓋的或施工后不便檢查的工程項目。

9、投產期:建設項目具備運用條件,并開始正式投入生產的日期。

10、蓄引水驗收:導流建筑物下閘封堵、水庫等工程蓄引水前進行的工程驗收。

11、施工總進度:在時間上協(xié)調安排建設工程從開工到竣工的施工進度和施工程序的計劃文件。

12、形象進度:用文字或圖表反映各施工時段內工程完成的程度、部位或面貌,借以表明該工程的施工進度的一種指標形式。

13、控制性進度:對整個建設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速度有影響的關鍵工程項目或環(huán)節(jié)的施工進度。

14、施工總工期:工程從開工直至完成全部設計內容,包括工程準備期、主體工程施工期及工程完建期的總時間。

15、施工進度計劃:協(xié)調安排工程項目之間的施工順序、施工強度、勞動力、主要施工設備以及施工工期而編制的圖標和文件。

16、施工強度: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程量。

17、施工總平面圖/施工總體布置:根據工程特點和施工條件,對施工生產和生活設施、場地、交通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關系進行規(guī)劃性布局的圖紙文件。

18、施工導流:為工程創(chuàng)造施工條件,按照預定方案將河水通過天然河道或人工泄水建筑物導向在建工程圍護區(qū)之外的工程措施。

19、導流方式:施工導流中所采用的擋水和泄水的方式。

20、導流方案: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各階段所采用的導流方式的組合。

21、導流時段:導流方式中依靠臨時擋水建筑物工作的延續(xù)時間,又稱擋水時段。

22、導流(流量)標準:根據導流時段、水文資料特征、主體建筑物等級、相應臨時建筑物等級以及其失事后果等選用導流設計流量頻率的規(guī)定。

23、分期導流:在河床上分期分段利用圍堰擋水,河水通過被束窄的河床或導流泄水建筑物下泄的導流方式。

24、施工截流:截斷河道水流,迫使水流導向預定通道的工程措施。

25、進占:在施工截流中,垂直流向由河岸逐步推進拋投土石等物料以攔截水流的施工過程。

26、龍口:施工截流中,河道過水斷面被戧堤侵占后所形成的過流口門。

27、合龍:閉合戧堤龍口,最終截斷水流的過程。

28、閉氣:合龍后用防滲材料封堵戧堤滲流通道的措施。

29、圍堰:維護建筑物施工場地,創(chuàng)造施工條件,使其免受河水影響的臨時擋水建筑物。

30、子埝:為提高圍堰短期擋水能力,在堰頂臨時加修的矮小擋水設施。

31、土石方開挖:用人力、爆破、機械或水力等方法使土石料松散、破碎和挖除的工作。

32、反坡/倒坡:邊坡的臨空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小于90°,呈倒懸狀態(tài)的邊坡面。

33、削坡:按工程技術要求進行邊坡開挖或切削坡面的工作。

34、修坡:按工程技術要求修整開挖的或填筑的坡面的工作。

35、壓實方:填筑的土石料經壓實后的量測體積。

36、自然方:天然狀態(tài)下土石料的量測體積。

37、掌子面:進行土石方開挖作業(yè)時挖掘進展方向的工作面。

38、土石方平衡:土石方工程中對挖方和填方量在時間與空間上進行協(xié)調平衡的工作。

39、疏浚:為清除水道中的障礙及擴大加深水域而在水下進行的土石方開挖工作。

40、水力開挖:利用水槍、吸泥泵等機械進行土料與砂礫料的開挖作業(yè)。

41、超挖:開挖面中超過設計開挖界限多挖的部分。

42、欠挖:開挖面中沒有達到開挖界限少挖的部分。

43、鋪料:把符合設計要求的土石料,按規(guī)定的厚度攤鋪在填筑面上的施工作業(yè)。

44、填筑:將土石料按鋪料要求攤鋪到指定場所,并壓實到符合設計要求的施工作業(yè)。

45、堆石:按照一定的施工方法和要求,把石料堆成一定密實度堆筑體的施工作業(yè)。

46、砌石:把散體的塊石不用膠結材料(干砌)或用膠結材料(漿砌)砌筑成規(guī)則的整體的施工作業(yè)。

47、拋石:按工程要求把塊石拋投至指定位置堆成散石堆的施工作業(yè)。

48、碾壓:用碾壓機械分層壓實土石料,以提高其密實度的施工作業(yè)。

49、夯實:利用重物使其反復自由墜落,對地基或填筑土石料進行夯擊,以提高其密實度的施工作業(yè)。

50、水力充填:利用水力開采、輸送土或砂礫料至填筑地點且排水固結的施工作業(yè)。

51、松散系數:土石料松方與自然方的比值。

52、橡皮土:含水量過多的黏土,經過碾壓后因土中的孔隙水不能排出形成彈塑狀土層的現象。

53、土牛:堆放成較規(guī)則形狀的儲備土料堆的俗稱。

54、隧洞開挖:在地下或山體中開挖具有封閉斷面通道的施工作業(yè)。

55、隧洞鉆爆法:用鉆孔裝藥爆破的手段來開挖隧洞的施工方法。

56、頂管法:用千斤頂將管子逐節(jié)頂入土層中,再將管中的土挖走形成地下管道、涵洞的施工方法。

57、盾構法:在松軟不穩(wěn)定地層中開挖隧洞時,用帶防護罩的專用設備(盾構)完成掘金、支護交替作業(yè)的施工方法。

58、掘進機法:利用自行式具有滾動刀具的專用開挖機械,在巖體中進行全斷面開挖圓形隧洞的施工方法。

59、施工支洞:為增加地下工程施工的工作面,解決交通、通風和施工干擾等而開設的臨時隧洞。

60、臨時支護:地下建筑物開挖過程中,為保證施工安全,對不穩(wěn)定圍巖所進行的臨時支撐或加固措施。

61、錨噴支護:采用錨桿、噴射混凝土加固巖(土)體的一種技術措施。

62、封拱:在拱結構的混凝土澆筑或襯砌中,最后封堵拱圈頂部或拱圈澆筑段之間缺口形成整體拱結構的工作。

63、灌漿:用壓力將可凝結的漿液通過鉆孔或管道注入建筑物或地基的縫隙中,以提高其強度、整體性和抗?jié)B性能的工程措施。

64、灌漿孔:為使?jié){液進入灌漿部位而鉆設的孔道。

65、混凝土骨料:混凝土中起骨架及填充作用的砂石等粒狀材料。

66、人工骨料/碎石骨料:將開采的石料經過破碎、篩分而制成的混凝土骨料。

67、天然骨料:將天然砂石料篩分、沖洗而制成的混凝土骨料。

68、砂礫石:巖石經天然分解、搬運與磨蝕后,形成具有光滑表面的粗細不同的顆粒石料。

69、骨料級配:混凝土骨料按顆粒粗細分級及各級骨料含量的比率組合情況。

70、外加劑: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在拌制混凝土時摻進的化學制劑及工業(yè)副產品等少量物質。

71、速凝劑:為加速混凝土拌合物(砂漿)凝結和提高早期強度,而加入其內的一些可溶性外加劑。

72、緩凝劑:一種能延緩水泥水化作用而推遲初凝時間,且對其后期強度增長沒有影響的外加劑。

73、速凝:水泥拌和后受化學反應影響迅速凝結,并釋放出大量水化熱,不能再回到塑性狀態(tài)的現象。

74、假凝:由于使用了過熱的水泥和水或水泥中的石膏含量較多使拌和物迅速失去了流動性,但產生的水化熱不多,經過進一步拌和后雖不再加水拌和物能恢復塑性的現象。

75、初凝:水泥漿(包括混凝土與砂漿)開始失去塑性時的狀態(tài)。

76、終凝:水泥漿(包括混凝土與砂漿)的塑性完全喪失,自身形狀開始固定時的狀態(tài)。

77、初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漿(包括混凝土與砂漿)開始失去塑性時的整個時段。

78、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漿(包括混凝土與砂漿)的塑性完全喪失,自身形狀開始固定時的整個時段。

79、膠凝材料:水泥混凝土或砂漿中水泥及摻入的粉煤灰、礦渣粉、磷渣粉和硅粉等材料的總稱。

80、常態(tài)混凝土: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為10~100mm的混凝土。

81、模板:混凝土工程中,用以使流態(tài)混凝土按設計要求的形態(tài)凝固成型的模具。

82、滑模:隨著混凝土澆筑的進展,利用一定機具使模板的面板沿著結構物輪廓移動的模板體系。

83、承重模板:不但承受混凝土拌和物的側壓力,還要支撐混凝土和鋼筋等埋件的重量和其它操作荷載的模板。

84、懸臂模板:模板支承構件依靠懸臂作用保持結構穩(wěn)定,可逐層提升的模板體系。

85、配合比: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之間的重量比例關系。

86、水灰比:單位體積混凝土內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重量比值。

87、齡期:混凝土從加水拌和時算起到試驗或使用時止的凝結、硬化過程經歷的時間。

88、混凝土標號:表示混凝土抗壓強度大小和抗凍、抗?jié)B等物理力學性能的指標(一般指抗壓強度)。

89、高強度混凝土: 28d齡期,其抗壓強度達50Mpa以上的混凝土。

90、素混凝土/無筋混凝土:不含鋼筋等增強材料的純混凝土。

91、無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滲水性能不含細骨料的少級配混凝土。

92、噴射混凝土:用混凝土噴射機等設備,將一定配比的水、水泥、骨料和外加劑等組成的混合物,直接噴向巖石或其他表面形成的混凝土。

93、塊石混凝土: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埋放塊石或大卵石的混凝土。

94、泵送混凝土:利用混凝土泵等設備通過管道來輸送混凝土拌和物的施工方法。

95、平倉:用人工或機械將卸入倉內成堆的混凝土拌和物按一定厚度攤開鋪平的工序。

96、振搗:用振搗機將已平倉的混凝土拌和物按技術要求振動搗實,使之達到密實的工序。

97、蜂窩: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拌和不勻或振搗不實,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石子聚集,內部出現架空、氣孔的現象。

98、龜裂:由于養(yǎng)護不善等原因,在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出現無定向的細微收縮裂縫的現象。

99、冷縫:在混凝土澆筑中,當上層鋪料平倉振搗完成前,被其覆蓋的下層鋪料已初凝時,該上、下兩層混凝土的結合面所形成的薄弱層面。

100、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澆筑后,在一定時間內采取的為保持水泥水分和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并使混凝土不受外界干擾、促進混凝土硬化及防止開裂的措施。

101、混凝土質量控制: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直接和間接的測定檢驗和控制,以保證混凝土達到預期質量指標的管理工作。

102、混凝土非破壞性試驗:利用回彈、振動、放射性等對建筑物不致產生破壞的試驗方法來測定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的方法。

103、溫度裂縫:混凝土塊體由于溫度變化,使其形變受到約束引起的拉應力超過其抗拉強度導致混凝土開裂的現象。

104、瀝青砂漿:由瀝青、填充料和砂按一定的比例組成的拌和物。

105、瀝青混凝土:由骨料、填充物和瀝青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拌和物。

106、環(huán)氧砂漿:摻有適量環(huán)氧樹脂材料的水泥砂漿。

107、砂石料生產系統(tǒng):為砂石料的開采、運輸、加工和儲存等作業(yè)而設置的整套設施。

108、混凝土攪拌系統(tǒng):為混凝土生產中貯料、運輸、配料、拌和和出料等作業(yè)設置的整套設施。

109、金屬加工系統(tǒng):為制作、加工、組裝各種金屬結構而設置的整套設施。

110、機械修配系統(tǒng):為檢查、清理、保養(yǎng)、維修各種機械設備而設置的整套設施。

111、風、水、電系統(tǒng):為供應工地用水、電、壓縮空氣等而分別設置的各整套設施的總稱。

112、施工通信系統(tǒng):為保證工程施工期間施工管理通信、生產調度通信、對外通信和其他專業(yè)通信的需要而設置的整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