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瓶頸樁

瓶頸樁(也稱縮頸樁)是灌注樁較具代表性的質量問題?s頸一般發(fā)生在地下水位以上,地表雜填土層與飽和的淤泥質軟粘土層處容易發(fā)生。由于套筒在該土層產生的振蕩作用,使混凝土不能順利灌入而被淤泥質土填充進來,樁在該處形成縮頸。當拔管速度太快,灌注的混凝土受沉管擾動的飽和淤泥擠壓,當壓力大于混凝土的自重時,產生徑向變形,形成不同程度的縮頸,也有因拔管速度快,又沒有及時觀察每拔高1m,混凝土的充盈系數(shù)是否大于1.1而出現(xiàn)縮頸。

預防措施:施工中必須根據(jù)試樁成孔中的觀測記錄,特別是地下水位下上層滯水層飽和淤泥的部位,要采取“密擊慢拔”工藝,控制拔管速度每分鐘不大于0.8m,同時,加大管內混凝土的自重壓力。

2斷裂樁

斷裂樁(也稱為分離樁)是指樁身局部分離,甚至一部分沒有混凝土,或樁身的某一部位混凝土坍塌,在坍塌處沒有混凝土。斷裂樁水平裂痕常見呈水平狀或略有傾斜,一般貫通全截面,位于硬土層交接處。

避免措施:開工前制定打樁方案,明確樁架行進路線,采取跳打法施工,跳打時,必須等相鄰成型樁達到設計強度60%以上方可進行。

3吊腳樁

吊腳樁(也稱懸空樁)是指樁端混凝土沒有牢固支撐在下臥層基土上,或在樁尖混進地下水和水泥漿等形成軟弱底層,從而減少了樁的斷承力。造成吊腳樁的主要原因是沉管樁尖瓣進入硬土層,受土壓實或被粘性土粘牢;拔管時活瓣沒有張開,管內的混凝土拒落;有時樁端混入泥漿等造成樁端無混凝土而吊空。

預防措施:審查地質勘探報告,熟悉各層土質情況,打樁施工前,每一單位工程宜選定1-2根樁作打樁工藝測試(試樁),以便觀察成孔中有沒有縮徑、塌孔、回淤等情況及具體部位,并制訂好保證樁施工質量的技術措施。施工時應做到先振動再拔管,每拔高0.5m時,要檢查浮標,探測管內混凝土確已流出后,方可繼續(xù)拔高0.5m,再反插一次,確保樁端的混凝土更密實。

4蜂窩樁

蜂窩樁(也稱孔洞樁)是灌注樁經常遇到的問題。它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影響深度不一,有時空洞深度60-70mm,它的危害是降低樁的承載力,嚴重的甚至無法彌補,只能報廢。這是由于在粘土地基中央有一層或數(shù)層較薄的含水土層,灌注的混凝土級配不合理,粗骨料過大,和易性差,無法注入造成。在沒有鋼筋籠的部位,更容易造成混凝土空洞。也有因混凝土缺少壓力,擴散性小,又被擾動的泥水擠壓混凝土中而隔斷的。地基規(guī)范規(guī)定,素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50mm,鋼筋混凝土樁身粗骨料不宜大于鋼筋間最小凈距的1/3,塌落度60-80mm。

預防措施:現(xiàn)場施工中要控制混凝土中的石子最大粒徑不超過上述規(guī)定。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要考慮摻外加劑,如減水劑、潤滑劑、早強劑的影響,可摻10%-15%粉煤灰,以增加管內混凝土的潤滑性與和易性。

5夾泥樁

夾泥樁分樁尖夾泥和樁身夾泥二種情況。夾泥是當樁管沉至硬土層或粘性較大的土層進行抽管,樁尖活瓣沒有張開,或每當提管0.5m的高度或拔管速度太快,將樁管進行反插,但當?shù)叵滤桓呋蚺龅斤柡偷酿ね翆雍陀倌鄬訒r,因反復反插或拔管速度太快導致樁尖和樁身混凝土完整性和樁的端承力。根據(jù)地基規(guī)范:樁管灌滿混凝土后,先振動再開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0.5m-1m,反插深度0.3m-0.5m。在拔管過程中,拔管速度應控制不大于0.5m/min。

預防措施:當樁管提升穿過泥夾層時,應放慢拔管速度,并減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在高流量淤泥中不得采用反插法。此外,拔管應用浮標測量,隨時觀察樁身混凝土灌入量,發(fā)現(xiàn)灌注樁徑小于設計樁徑,可考慮為發(fā)生夾泥樁,應立即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