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砌體屬于脆性材料,裂縫的存在降低了墻體的質量,使墻體的整體性、耐久性、抗震能力、使用功能等大幅下降,同時裂縫的存在讓使用者在觀感上感到厭惡,給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壓力。墻體裂縫的因素很多,即有地基、溫度、干縮產生的裂縫;也有設計上的疏忽,施工上的野蠻、草率、經驗不足及材料本身質量的不合格而產生的裂縫。有效地控制砌體結構裂縫,可以保證墻體的整體性、耐久性和抗震能力,給使用者帶來良好的視覺感受。

   關鍵詞:砌體結構裂縫控制措施,建議
 
   根據工程實踐和統(tǒng)計資料顯示,砌體結構常見裂縫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溫度裂縫、一類是干燥裂縫也稱干縮裂縫以及兩者共同作用產生的裂縫和其它裂縫。
 
  1.裂縫產生的原因、部位、特征
  1.1溫度裂縫產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溫度的變化會引起材料的熱脹冷縮,當約束條件下溫度變形引起的溫度應力足夠大時,會對墻體產生溫度裂縫,由于混凝土頂板的溫度比其下墻體溫度高得多,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又比砌體大得多,故混凝土頂板與墻體之間存在溫度變形差,變形差在砌體中產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應力在墻體內分布為兩端附近較大,中間漸小,頂層大,下部小使墻體產生裂縫。其常見部位是混凝土平屋面下兩端的墻體上,門窗洞口邊的正八字斜裂縫、頂層縱橫墻交接處的階梯形裂縫、混凝土屋面與墻體交接處或頂層圈梁與墻體間沿灰縫的水平裂縫、以及水平包角裂縫、屋頂女兒墻的不平裂縫。這些裂縫經過一個冬夏這后,會漸漸穩(wěn)定不再繼續(xù)發(fā)展,但仍會隨著溫度變化而略有變化。
  1.2干縮裂縫產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對于混凝土砌塊、灰砂磚、粉煤灰磚等砌體,隨著含水量的降低,材料會產生較大的干縮變形。例如混凝土小型砌塊是由碎石或卵石為粗骨料制做而成的,本身就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時又存在著干縮的重要特性,在自然養(yǎng)護28天后,其干縮只能完成50%左右,干縮率為0.3—0.45mm/m,相當于25——40℃的溫度變形,可見干縮變形的影響很大。對于輕骨料砌塊來說干縮變形更大。干縮變形的特征早期發(fā)展很快,以后漸漸減慢,幾年后才能完成。但干縮后的材料受潮后仍會發(fā)生膨脹,脫水后會再次發(fā)生干縮變形,只是較第一次干縮變形小,約為第一次的80%左右,但仍會產生干縮裂縫。燒結粘土磚及其它材料的燒結制品,其干縮變形雖然很小且變形完成也比較快,但在潮濕環(huán)境下會產生較大的濕脹,而且這種濕脹是不可逆的變形,其產生的裂縫同樣屬于干縮裂縫。干縮變形引起的裂縫在建筑上分布較廣,數量較多。裂縫的程度也比較嚴重,如房屋內外縱墻中間對稱的倒八字裂縫,建筑底部一至二層窗臺過的斜裂縫或豎向裂縫,在屋頂圈梁下的水平裂縫和水平包角裂縫,各樓層的窗過梁兩端裂縫,窗臺兩角斜裂縫,大片墻面上的底部重,上部輕的豎向裂縫,不同材料結合處的裂縫等。
  1.3溫度、干縮共同作用引起的裂縫及其它裂縫
  無論是燒結類砌體還是非燒結類砌體,在建筑物上都存在著溫度、干縮共同作用下的裂縫。這兩種裂縫的組合因具體條件不同而呈現的裂縫也不同,其裂縫較單一因素裂縫更為嚴重。另外,設計上的疏忽,材料質量不合格,施工質量差,操作的過于簡單,砌體強度不足等因素而產生的裂縫也是裂縫的重要因素。對于新型墻體材料沒有針對性的構造措施,砌體表面雜物清理不徹底,材料堆放沒有相應的技術措施,工人技術水平差,都會造成墻體水平裂縫。
 
  2砌體裂縫的控制
  2.1設計方面控制
  提高設計者的設計理論水平,實踐、實驗能力。根據裂縫的性質及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做出預防和控制裂縫的措施,在重視強度的同時增加抗裂構造措施,將多發(fā)裂縫區(qū)域抗裂措施加以說明,并明確交底,細化設計說明 ,提供相應的抗裂節(jié)點詳圖,盡可能的將可避免的裂縫消滅在設計當中。
  2.2施工方面控制
  施工前技術人員應仔細閱讀圖紙,做好施工前交底,砌筑工人持證上崗,加強學習,提高砌筑工人技術水平。所用材料必須提供進場合格證、準用證及復試報告。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施工配制砂槳。原材料必須符合要求。施工配合比必須計量準確,拌制砂槳的和易性良好,稠度控制在50—70mm。建立工序交接檢查,質量專檢,報檢制度,杜絕野蠻施工,偷工減料現象,確保砌體質量。
 
  3控制砌體裂縫的具體措施建議
  3.1在控制裂縫觀念上引入“防”、“放”、“抗”相結合的思想觀念,使設計者在重視強度的同時, 同樣重視抗裂構造措施,將先進的切實可行的構造作法編入《砌體規(guī)范》。
  3.2控制混凝土屋面的溫度變化與砌體干縮變形引起的墻體裂縫,應在屋面放置保溫隔熱層,在屋面設置排氣道,將潮汽有效排出,找平層上設置控制縫,其間距不應大于6m,在挑檐板長度方向設置不大于10m的分隔縫,縫寬不小于20mm,用彈性油膏嵌縫,除溫度伸縮縫外,宜在墻體適當部位設設置控制縫,其間距不宜大于30m。
  3.3控制主要由墻體材料的干縮引起的裂縫應在砌體上設置豎向控制縫
  控制縫位置宜設在建筑物的一、二層和頂層;按墻體的高度、厚度有變化處;門窗口的一側或兩側;距相交墻轉角墻允許接縫距離的一半處?刂瓶p應作成隱式,與墻體灰縫一致,其寬度不大于12mm,內嵌彈性密封材料,控制縫間距不應大于8m或墻高的三倍; (無洞墻體)不應大于6m, (有洞墻體)不應大于4.5m
  3.4在樓蓋和屋蓋處、墻體的頂部、窗臺的下部設置直徑不小于2ψ16,間距不大于2400mm也不小800mm的配筋帶。在墻洞口上、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縫;樓蓋標高以上;屋蓋標高以一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縫設置縱筋,直徑不小于25,橫筋間距不大于200mm的鋼筋焊接網片,間距不大于600mm,伸入洞口每側長度不小于600mm的灰縫鋼筋。配筋帶及灰縫鋼筋應通長設置,錨固在相交墻或轉角墻內,其錨固長度不小于400mm,保護層上下不小于3mm,外側不小于15mm,并應進行防腐處理。

  參考文獻:
  1 肖亞明,砌體結構裂縫與控制問題研究綜述,第三屆全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
  2 范振方,砌體結構的局部配筋對裂縫控制和伸縮縫間距影響的討論,《工程建議標準化》,1996
  3 配置灰縫鋼筋砌體的裂縫控制,第10屆國際砌體會議論文集,1994
  4 《砌體設計規(guī)范》
  5 《砌體結構施工技術操作規(guī)程》DB211900.4—2005J1051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