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作用,檢測,驗收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由鋼筋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離稱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一、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
1、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能夠受力是由于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之間的粘結錨固作用。受力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咬合作用是構成粘結錨固的主要成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混凝土保護層越厚,則粘結錨固作用越大。
2、保護鋼筋免遭銹蝕
混凝土結構的突出優(yōu)點是耐久性好。這是由于混凝土的堿性環(huán)境使包裹在其中的鋼筋表面形成鈍化膜而不易銹蝕。但是碳化和脫鈍會影響這種耐久性而使鋼筋遭受銹蝕。碳化的時間與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有關,因此一定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保證結構耐久性所必需的條件。
3、對構件受力有效高度的影響
從錨固和耐久性的角度,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保護層厚度應該越大越好。然而,從受力的角度而言,則正好相反。保護層厚度越大,構件載面有效高度就越小,結構構件的抗力將受到削弱。因此,確定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綜合考慮錨固、耐久性及有效高度三個因素,在能保證錨固和耐久性的條件下可盡量取較小的保護層厚度。
二、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guī)定
1、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不小于受力鋼筋的公稱直徑,且不小于表1規(guī)定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注:一類環(huán)境指室內正常環(huán)境;二a類環(huán)境指室內潮濕環(huán)境、露天環(huán)境及無侵蝕性水或土壤環(huán)境;二b類環(huán)境指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的露天環(huán)境及與侵蝕性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三類環(huán)境指使用除冰鹽環(huán)境,嚴寒及寒冷地區(qū)冬季水位變動環(huán)境、濱海室外環(huán)境;其它更惡劣的環(huán)境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特殊規(guī)定。
2、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基礎中鋼筋的保護層厚度≥40mm;當無墊層時,則≥70mm
3、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時,保護層厚度可以減少5mm;處于二類環(huán)境中的預制混凝土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層并有質量保證措施時,可按一類環(huán)境考慮;預應力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受彎構件鋼筋端頭保護層厚度≥10mm;肋形板主肋鋼筋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shù)值采用。
4、輔助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梁、柱中箍筋與構造筋的保護層厚度≥15mm;板、墻、殼中分布鋼筋保護層厚度可為表1中相應數(shù)值減少10mm,但在任何情況下應≥10mm。
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
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的結構部位,應由監(jiān)理(建設)、施工等各方根據(jù)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2、對梁類、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shù)量的2%且不少于5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時,抽取的構件中懸挑梁類、板類構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3、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測;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于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1點。
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損方法并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局部破損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方法主要是鉆孔和剔鑿,鉆孔與不從心剔鑿時不得損壞鋼筋,實測應采用游標卡尺,量測精度應為0.1mm。非破損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方法主要有電磁感應法和雷達法,用于檢測的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和雷達儀應經(jīng)有資質的計量檢定部門檢定合格并處在有效期內,在檢測工作開始前,應采用校準試件對儀器進行校準,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10-50mm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的允許誤差為±1mm。
四、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驗收
1、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8mm,-5mm。
2、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
3、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4、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數(shù)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5、每次抽樣檢測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于允許偏差的1.5倍。
參考文獻
[1]徐有鄰周氐編著,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理解與應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程JGJ/T152-2008,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