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含突出部分),對于甲類建筑應提高一度判別房屋的級別(A 級或B 級);注意對于帶有裙房的高層建筑,當裙房的面積和剛度相對于其上部結構的面積和剛度較大時,計算高寬比的房屋高度和寬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慮,高寬比可按最小投影寬度計算;
2、高層的結構布置(平面布置、豎向布置),注意在平面規(guī)則性判別中,對于超過梁高的錯層,需按樓板開洞對待。注意本部分的較高高層建筑是指大于40m 的框架結構或大于60m 的其它結構體系混凝土房屋建筑。
3、樓蓋結構:厚度和配筋(該部分的配筋率為每層每向);尤其注意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的要求以及抗震等級確定要求。
4、抗震設計時,樓層位移計算不需要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QQ截圖20171006160724.png


5、構件抗震承載力調整,當僅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時,抗震調整系數(shù)取1.0;
6、注意確定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根據(jù)場地類別、設防類別、房屋高度以及結構類型來確定,同時注意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則該地下室層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相同)和裙房(與主樓相連,應與裙房一致)抗震等級的確定,特一級鋼結構內力調整;
7、梁內力重分布僅在豎向荷載(注意重力荷載代表值下的調整,即先求出重力荷載代表值下的彎矩再進行調整)作用下考慮,故計算順序為先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梁進行內力重分布調整,再進行與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疊加;但調整后的跨中彎矩設計值不應小于簡支梁作用下的跨中彎矩設計值的50%,進而再進行地震作用組合值的調整。
8、在抗震荷載計算時,應注意地震作用荷載的調整,同時應注意風荷載應考慮組合值系數(shù)(.0.2);位移計算時,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1.0;
9、地震作用,組合前的調整(框架梁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調幅(見第7 條),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混合結構中的框架柱、框支結構中的框支柱剪力;框支柱地震軸力;帶轉換層結構轉換構件的地震內力增大,結構薄弱層樓層剪力放大,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地震剪力修正,未考慮扭轉藕聯(lián)計算的短榀和長榀的修正),組合后的調整(強剪弱彎、強柱弱梁,框支柱軸力的增大);
10、重力二階效應(未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但滿足整體穩(wěn)定性時,可對未考慮二階效應計算得到的彈塑性變形乘以增大系數(shù)1.2)與結構整體穩(wěn)定,水平位移限制(彈性水平位移和結構薄弱層彈塑性位移):
11、框架結構設計,框架梁的水平加腋寬度和厚度計算以及框架節(jié)點有效寬度的計算,扁梁(梁寬大于柱寬)的要求,框架梁的梁端彎矩調整,注意彎矩正負號的規(guī)定(頂面受拉為正,底面受拉為負,注意梁兩端同時為負時腳小趾較小值取為零);框架梁的構造要求(截面有效受壓高度限制,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梁端頂面和底面的配筋比值,箍筋受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的影響,大于2%,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
12、注意框架柱的地震作用調整(梁柱節(jié)點彎矩調整,底層柱底面截面的彎矩調整,剪力調整是建立在彎矩調整后進行的),框架角柱應采用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注意四類場地上的較高建筑,柱縱向鋼筋配筋率應增加0.1;對于偏心受拉邊柱、角柱、剪力墻端柱應比計算值增加25%,框架柱斜截面受剪計算,剪跨比計算公式中的彎矩和剪力均為未調整的。相應的剪力墻剪跨比也不做調整。
13、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的驗算:注意體積配箍率計算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于C35)和箍筋抗拉強度取值(不大于360),以及規(guī)范條文6.4.10 的要求。注意查表中的復合箍和螺旋箍的區(qū)別(即矩形復合箍)
14、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 的為短肢剪力墻,而一般剪力墻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要求大于8。當小于5 時,軸壓比限值應降低0.1,
15、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墻的軸壓比限值要求,對于沒有翼緣(應進行判別,)應降低0.1;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應比一般剪力墻等級提高一級采用;注意短肢剪力墻在底部加強部位的剪力調整與一般剪力墻一致,其他部位的短肢剪力墻也應做相應調整。
16、高規(guī)中的連梁為針對跨高比小于5.0,大于5.0 的則按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一級抗震剪力墻的內力調整,對于底部加強部位,需乘以相應的調整系數(shù),其他部位彎矩值乘1.2;對雙肢剪力墻,當任一肢大偏心受拉時,另一肢彎矩設計值及剪力設計值需乘以擴大系數(shù)1.25;而對于底部加強部位,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都應調整。
17、注意剪力墻厚度不滿足時,應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此時應進行翼緣的判斷;連梁的計算應注意跨高比的限制,同時注意當跨高比小于2.5 時,梁兩側縱向鋼筋面積配筋率不應小于0.3%;
18、單片剪力墻底部承擔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過結構底部總水平剪力的40%,框架剪力墻結構對應于地震作用標準值的各層框架總剪力應注意需要進行調整。各層框架所承擔的地震總剪力按上面要求調整后,應按調整前后總剪力的比值調整每根框架柱和與之相連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彎矩標準值?蛑е恼{整與此類似;
19、板柱剪力墻結構中的各層板柱應能承擔不少于該層相應方向地震剪力的20%。
20、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其薄弱層地震剪力應乘以1.15 的增大系數(shù),轉換構件內力還應根據(jù)抗震等級乘以增大系數(shù);8 度抗震設計時,轉換構件尚應考慮豎向構件地震的影響?蛑е涂蛑Я旱脑O計,內力調整部分:一、二級與轉換構件相連的柱上端和底層的柱下端截面的彎矩組合值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shù)1.5、1.25,一、二級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軸力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shù)1.5、1.2,但計算柱軸壓比時不考慮此增大系數(shù)。特一、一、二級落地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彎矩設計值應按墻底截面有地震作用組合的彎矩值乘以增大系數(shù)1.8、1.5、1.25 采用。
21、帶加強層高層建筑、錯層結構、連體結構結構應注意加強部位以及連接部位抗震等級的調整;
22、高聳結構設計:應注意覆冰后所引起的荷載及擋風面積增大的影響,重覆冰區(qū)輸電導線、地線覆冰后風荷載應乘覆冰增大系數(shù)1.2;重覆冰區(qū)輸電塔覆冰后鳳荷載,應乘增大系數(shù)2.0;鋼塔架和桅桿結構(相當于格構式構件,綴板和綴條的內力計算,與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類似);混凝土圓筒形塔(注意混凝土剛度的取值:計算結構自振特性時,取0.85EI,預應力取1.0 EI);EI,計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時,取0.65EI
23、多層及高層鋼結構:不宜設置防震縫,如需設置,縫寬不宜小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5 倍;壓型鋼板組合樓蓋中梁的慣性矩對兩側有樓板的梁取1.5Ib,對于單側有樓板的梁可取1.21.5Ib。鋼結構的地震作用計算:對于不超過12 層的課采用0.035;對于超過12層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阻尼比可用0.05;注意鋼結構內力的調整:框架-支撐結構,框架部分的調整(地震剪力);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框架梁板件寬厚比限值,框架柱計算長度,框架梁柱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強柱弱梁要求),框架柱板件寬厚比、長細比要求,節(jié)點域腹板厚度,框架內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承擔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的鋼框架柱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5);支撐桿件的計算;消耗梁端承載力及長度計算(屈服類型,剪切屈服型,消能梁段的板件寬厚比),節(jié)點設計:節(jié)點域計算(屈服承載力、抗剪強度)

以下是相關推薦:

高層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和樓板抗裂設計探析 高層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分析
高層混凝土結構優(yōu)化設計 高層混凝土結構地下室和樓板抗裂設計探析
高層混凝土結構裂縫原因及措施 高層混凝土結構施工裂縫控制措施
高層混凝土結構和高層鋼結構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高層混凝土結構主要受力部位的裂縫分析及控制
高層混凝土結構中幾個主要受力部位的裂縫分析 高層結構概念設計中存在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