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建筑形式是構成的標準?什么樣的建筑形式是人們欣賞的對象?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十分個人化的問題,然而事實上如果站在整個社會和歷史的角度,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任一時代,集體無意識的集合總是傾向于同一的表現(xiàn)。比如,現(xiàn)代人和古代人在選擇服裝的式樣時,毫無疑問會表現(xiàn)出鮮明的整體差異。建筑形式的選擇,也必然如此。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建筑形式的選擇與構成的結果是一種集體的、有目的的結果,而且此目的在一個基本層面上正是與群體共約的文化價值的承載與呈現(xiàn)密切相關。
以往有關建筑構圖原理、建筑構成方法的討論多數(shù)回避建筑的基本參照系的存在,即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參照系的存在。換句話說,此類構圖原理極少將被構圖對象——某建筑置身于“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體系之中來對待,從而使建筑形式的構成更趨于成為一種漂浮著的純形式構成。事實上,作為”建筑“存在之基礎,此”自然“與”社會“的基本屬性特征的意識與制約,始終伴隨建筑設計與形式構成全過程,并對其產生著重要作用和影響。
借鑒文化人類學理論的指導,我們進一步構建了對建筑形式存在價值的基本認識。建筑形式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其基本價值亦在于表述和呈現(xiàn)為文化所約定的基本關系: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人與人的基本關系。簡言之, 建筑形式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其構成的目的或價值就是表述這兩類基本存在關系及其轉變。因此建筑形式的改變,在本質上總是意味著基本存在(認知與約定)關系的改變,并進而構成視覺張力。
一 概念與范疇
1 人與自然基本關系中的“交叉與平行”
人與自然共存于一體的關系稱為“交叉”。表述這一關系的建筑形式,即對自然力表現(xiàn)出親和、尊崇意向(關系)的建筑形式或形態(tài)被稱為“交叉”形式(形態(tài))。“交叉”意味著對自然力的認知,以及對自然存在關聯(lián)性的認同。比如多數(shù)建筑都會通過自身形式的構成表述地球引力、風、雨、暑、寒等自然力(氣候條件)的作用和自然屬性特征的影響(自相似性)。
人與自然相分離的關系可稱為“平行”。表述這一關系的建筑形式,即對自然力表現(xiàn)出抵抗、排斥,甚至超越意向及對自然屬性異化的建筑形式或形態(tài)稱為“平行” 形式(形態(tài))。“平行” 意味著形式對自然力的無視,以及對自然關聯(lián)性存在的否定。比如現(xiàn)代建筑中某些形式或形態(tài)的構成中有許多就表現(xiàn)出對諸自然力約定的漠視、超越以及自然屬性異化的特征。
2 人與人的基本關系中的“平行與交叉”
人與人共存于一體的關系可稱之為“交叉”。 “交叉”意味著對群體存在的認知,以及對群體存在關聯(lián)性的認同。表述這一關系的建筑形式,即對群體存在表現(xiàn)出親和、尊崇意向的建筑形式或形態(tài)稱為“交叉”形式。強調個體化存在的社會關系稱為“平行”。同時,將對群體存在表現(xiàn)出排斥、抵觸、拆解意向(關系)的建筑形式或形態(tài)稱為“平行”形式(形態(tài))。
從某種程度而言,建筑總是通過其形式或形態(tài)在“平行”與“交叉”兩個方面的構成與表現(xiàn),去表述一種新的基本存在方式及基本關系,并進而構成視覺張力乃至視覺愉悅的。“平行”總是使形式具有更多的輕松、休閑、散漫之感,而“交叉”則更多地賦予一種穩(wěn)定、沉寂的關聯(lián)性體驗。兩種形式不同的表現(xiàn)及對相關性存在的有效表述將達成對所認知的兩個基本關系的表達。
二 基本要素——“形態(tài)與界面”、“中心與邊緣”
“形態(tài)與界面”、“ 中心與邊緣”是分別在“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對建筑形式構成所選擇與設定的相關基本要素。它們在“平行與交叉” 范疇內的含義如下。
1 自然環(huán)境中的“形態(tài)與界面”
形態(tài)有“體”的含義,而“界面”則強調了建筑作為“容器”包裹的面以及內外“分界”的基本含義。交叉的“形態(tài)與界面”意指建筑的“形態(tài)與界面”的關聯(lián)性構成,而平行的“形態(tài)與界面”則指非關聯(lián)性構成。
(1)交叉的“形態(tài)”與“界面” 此處交叉的“形態(tài)”意指建筑形態(tài)構成對自然形態(tài)的寫仿與同構,對重力、風力等自然力存在的認同、尊崇與依存的表述。建筑物通常呈下大上小、上虛下實的金字塔形。而交叉的“界面” 意指,作為人之容器“包裹”概念的建筑物,其外在“界面”形式所呈現(xiàn)出的對自然生物的屬性特征的模擬及對自然氣候條件的依存。本文中主要指建筑物在頂、身、座三部分界面的非勻質處理的方式,以及在界面自身的開敞與封閉的表現(xiàn)上對此時此地的自然力(包括自然氣候條件)的存在、作用的尊崇及其基本約定的體現(xiàn)。
(2)平行的“形態(tài)”與“界面” 此處平行的“形態(tài)”意指建筑形態(tài)構成對自然形態(tài)的拆解,表述了對重力、風力等自然力存在的抵制、反動、無視與超越。建筑物通常表現(xiàn)為下小上大、上重下輕的倒金字塔形,或多重心、重心偏移的異形,或上下勻質形態(tài)等。而平行的“界面”意指作為人之容器“包裹”概念的建筑物,其外在“界面”形式呈現(xiàn)為反自然形態(tài)、反自然屬性,以及反自然氣候條件的形式特征。其具體形式常表現(xiàn)為立面(界面)在縱向或橫向的勻質特征;對包裹著的“界面”形式的破除,如立面上的開口、挖洞,垂直出挑與切割等;對開敞與封閉形式基本約定的拆解,如界面的多層復合性,以及絕對封閉或絕對開敞的界面形式的運用。
2 社會環(huán)境中的“中心與邊緣”
“中心與邊緣”同時包括了三維與二維的范疇。交叉與平行的“中心與邊緣”意指建筑的“中心與邊緣”形式的關聯(lián)性與非關聯(lián)性的構成方法的表述。
(1)交叉的“中心” 與“邊緣” 此處交叉其通常表現(xiàn)為強化“中心”、“邊緣”形式存在的構成及對共存的中心與邊緣基本約定關系認同。其暗示著對一個潛在的“圓”的形式或形態(tài)存在的認同。
(2)平行的“中心”與“邊緣” 此處平行的“中心”通常表現(xiàn)為弱化“中心”形式存在。如使中心縮小、空化、降低、偏移、勻質以及多中心等;而平行的“邊緣”通常表現(xiàn)為弱化“邊緣”形式存在,如無明確邊緣、形態(tài)上邊緣的空化或偏移邊緣等,以及對共存的中心與邊緣基本約定關系否定;或對潛在的圓的形式或形態(tài)的否定,如將中心與邊緣的關系扭曲與錯置,使心弱邊強或中心與邊緣呈勻質狀等。
三 實例解析——方法的應用
1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凝聚態(tài)綜合樓(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四所設計)
該建筑形式構成,運用基本圓的變體與方形的組合,巧妙地結合環(huán)境進行設計,是一個優(yōu)秀的范例。
(1)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意指將該建筑形式置于自然環(huán)境的參照系統(tǒng)中,對建筑的“形態(tài)”與“界面”在“交叉”與“平行”兩方面的形式構成方法加以解析和討論。
形態(tài)的 “交叉與平行”主要指建筑整體體塊形式、狀態(tài)在“交叉與平行”中的表現(xiàn),該建筑的“交叉” 形態(tài)表現(xiàn)為:整體形態(tài)上由伸展的裙廊、帶坡頂?shù)膱A筒狀裙樓,以及高聳的半圓形塔樓臺階式構成。此高度與體量上的收縮變化暗示著金字塔“形的存在,表述了一種對自然重力作用與穩(wěn)定體系的認同。事實上,這一上小下大的形態(tài),也符合對陽光及自然”風力“的影響與作用等的表現(xiàn)。該建筑的”平行“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半圓形塔樓對形態(tài)中心的錯位與偏離;蛘哒f是,整體形態(tài)的臺階形恰恰表現(xiàn)為一個半”金字塔“形形態(tài),可視為一種對”金字塔“完整形態(tài)進行修正的結果。此外在有些建筑上,”平行“形態(tài)的其他表現(xiàn),還體現(xiàn)在如:倒金字塔形、高聳的柱體、傾斜的柱體、具有上部局部突出的形體、上實下虛的形式等。
當我們將建筑作為一個“容器”來看待時,它通常分為橫向與縱向兩種界面。該建筑“界面”的“交叉”表現(xiàn)為橫向各個面隨方向變化而改變,構成非勻質界面;縱向上、中、下運用,不同的形式,尤其是上部坡頂?shù)倪\用,既暗示著縱向非勻質的界面構成,又暗示了對自然力的尊崇。除坡頂外,挑檐(包括窗的挑檐)及基座,如帶有鮮明的古典風格特征的三段式處理,通常也被視為是對自然力的尊崇。因為挑檐與厚重的基座,常意味著不同位置的界面對自然環(huán)境作用的不同反映(關聯(lián)性表現(xiàn))。界面的“平行”則表現(xiàn)為圓筒狀裙樓橫向小豎窗形式在不同方位的重復使用,暗示橫向局部的勻質化;縱向,同一朝向迥異的立面開窗形式處理,以及中心打破檐口的豎向開窗均使界面多義,并產生新的形式感。坡頂為豎向的玻璃體所突破,加之在中部檐口處為兩個豎向窗槽所打破,此形式構成強調了對自然力作用的破除與漠視。此外,在其他建筑中,同一方位的界面多重復合,如多重(層)的開敞與封閉的復合形式處理,或單一的開敞(封閉)的形式處理等,均構成對“交叉”界面的破除。
(2)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意指將該建筑形式置于社會環(huán)境的參照系統(tǒng)中,對其整體形態(tài)和形式的“中心”與“邊緣”,在“交叉”與“平行”兩方面形式構成的特征與方法加以解析和討論。
“中心”既指整體形態(tài),也指局部的立面。中心的“交叉”,從平面上看,該建筑在整體形態(tài)上圍繞圓形暗示中心存在,而其筒狀裙房頂部的鋸齒形坡璃幕處理、正立面開窗形式又強化了中心形態(tài)特征。其他如對稱的或內聚式形式均暗示一個中心的存在。中心的 “平行”,從平面上看,該建筑在整體形態(tài)上,圓筒形上部被拆解和分離成一個半圓形塔樓,下部偏置一側帶有柱廊的裙房。其平面的錯位及升起的塔樓形式對整體中心形態(tài)構成拆解,即弱化了一個中心的存在。南北立面中心在軸線上的錯位也使得整體中心的分離。此外正立面上檐部的平行豎向開窗有分化立面中心軸的作用。
“邊緣”指整體形態(tài),也指局部立面。邊緣的“交叉”,常意味著較明確的自我封閉特征,或與基址的高度疊合。而“平行”,則意味著對前者的拆解。
該建筑在整體形態(tài)上,由“L”形的裙房及半圓形塔樓及中心的圓筒構成內聚形態(tài),暗示圍合封閉性的邊緣存在。立面圓筒狀裙房縱向上邊檐材質及色彩的變化,與半圓形塔樓上部三層的凹槽處理,均構成明確的上部邊緣,從而表現(xiàn)“邊緣”的 “交叉”特征。另一方面,從整體形態(tài)上,“L”形及其空柱廊的運用,以及半圓形與主圓的分離錯位,似在暗示對圍合的、自封閉性形態(tài)特征的拆解。裙房圓筒狀及其橫向連續(xù)的水平線,均使單一立面邊緣隨圓形游移,其立面上檐部的豎向開窗亦暗示縱向上部邊緣的拆解,此為“邊緣”的 “平行”手法。
2 吉林城建大廈(建設部設計院設計)
該建筑僅通過簡單的體塊組合及形式處理,便達到了良好的視覺效果,是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設計。我們應當注意其形式在“形態(tài)與界面”及“中心與邊緣”等方面的構成方法。
(1)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該建筑水平伸展的裙房與主樓屋頂伸出部分構成金字塔形態(tài),即“交叉”形態(tài)。主樓中心部分的白色體塊與周邊的灰色體塊體量基本對等,加之白色體塊局部外伸與扭轉,從而對整體的金字塔形態(tài)構成分離與分解。這是一種有效而巧妙的“平行”手法。
就橫向界面而言,整個主樓南北向采取了不同的開窗形式,即“交叉”的形式。而正立面中心部分有意強化的開敞形式與周邊有意強化的封閉形式,形成鮮明對比;中部突出屋頂、上下貫通的白色立板與立面局部的扭轉、突出,拆解了頂部與正面界面的存在,從而使界面具有新的視覺張力。這同樣是一種有效的“平行”手法。
(2)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就整體空間形態(tài)而言,高聳的主樓構成群體中心。而主體辦公樓立面,則通過周邊紅色體塊的圍合與中部白色體塊的強調,以及上下貫通的白色立板的設計,暗示了中心“交叉”形式的存在。主樓由兩個近似對等的白色與紅色體塊構成,暗示對一個中心的拆解;其主樓中心立板的偏置、局部的外伸與拋轉、中部平行的水平隔板,加之左上端部的升起等均構成對中心的拆解,即“平行”。
邊緣的 “交叉”手法,如主樓、裙房及入口的空架子等構成空間的圍合;立面周邊的紅色體塊亦構成明確的邊緣形式。邊緣的 “平行”手法,則主要表現(xiàn)在:整體上,中心部位的空架子僅構成虛邊緣;頂部中心立板的升起突破了縱向邊緣;而左上端部的升起則使邊緣意義模糊、多義。
3 德國法蘭克福大廈(KPF事務所設計)
這是一個充滿現(xiàn)代氣息卻又不失古典韻味的建筑。屋頂及邊緣的處理、立面窗的精致分割、墻體實與虛的精心設計,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表現(xiàn)為:裙房、塔樓梯間升過屋頂?shù)奶幚砭逝_階狀的“金字塔”形態(tài)。而過大的長細比,巨大而夸張的頂部外挑檐口,構成重心的偏移與不穩(wěn)定感;平面多個形態(tài)構成復合形組合,塔樓側置,也有意識地使平面整體重心錯位,從而達成對基本“金字塔”形態(tài)感的拆解,此即形態(tài)的“平行”手法。
就“界面”而言,塔樓與裙房均強調了檐口與基座的存在和處理,暗示非勻質的三段式構成 ,是一種與自然保持相關的“交叉”手法。另一方面,合金材料、玻璃幕構成新的界面特征。透空的圓弧檐口與樓梯間對檐口的突破,構成對頂部界面的拆解,這些均使界面多義化。這里采用的即是“平行”的手法。
(2)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中心的“交叉與平行”。 交叉, 裙房通過入口明確標志出中心存在;入口處左右呈內收的弧形,以呼應中心的存在。平行,左右通過差異顯著的高低處理使中心偏移,從而拆解對稱的中心感。
邊緣的“交叉與平行”。交叉,頂部半圓弧檐口處理及上端內凹的柱廊共同構成豎向邊緣; 塔樓通過左側邊方形“凹”槽,暗示橫向局部邊緣的存在。平行,樓梯、電梯間高過檐口,非周邊式檐口形式,檐口透空、非封閉處理,各體塊角部勻質的形式,均為弱化邊緣存在的構成方法的運用。
在基本的層面上表述“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新的存在關系,是形式構成的基本目標之一。本文以“形態(tài)與界面”作為建筑構成的一組基本要素,分別在“交叉”與“平行”兩方面解析形式對“人與自然 ”間的依存、一體與拒斥、超越關系的表述方法。同樣,我們以“中心、邊緣”作為建筑構成的另一組基本要素,分別在 交叉“與 平行”兩方面解析“人與人”間的依存、一體與拒斥關系的表述方法。我們認為,在自然與社會兩方面,建筑形式的“形態(tài)與界面”、“中心與邊緣”,于“交叉”與“ 平行”間所不斷達成的新的平衡特征,正是形式構成不斷變換的目的與目標。因為新的平衡的達成,常常意味著“人與自然”及“人與人”間的新的存在關系、存在方式的呈現(xiàn),同時亦意味著新的視覺形式張力點的形成。換句話說,形式所產生的視覺張力及動力,來自對以往矛盾雙方所構成或所認知的基本平衡關系的突破與超越,而在一個更基本的層面上,則意味著對文化約定的基本存在方式與存在關系的突破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