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建筑與巴洛克建筑

  一、歷史分期和分布范圍
  有廣義與狹義的劃分,以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為起點,廣義的指直到18世紀末近400年都為文藝復興時期;狹義的指到17世紀初結束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后來傳至歐洲其他地區(qū)形成各自特點的文藝復興建筑。
  二、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的三個時期
  (一)早期(15世紀),以佛羅倫薩為中心
  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的第一個作品:佛羅倫薩主教堂大穹頂,設計者是早期文藝復興的奠基人,伯魯乃列斯基(Brunelleschi)。
  府邸建筑。美狄奇一呂卡第(nicardi)府邸——早期文藝復興府邸的典型作品,建筑師米開羅佐(Michelozzo)。
  教堂建筑。巴齊禮拜堂(Pazzi),其內部與外部都由柱式控制,力求輕快和雅潔,伯魯乃列斯基設計。
  (二)盛期(15世紀末-16世紀上葉半),以羅馬為中心
  坦比哀多(Tempietto),紀念性風格的典型代表。伯拉孟特(Bramante)設計。構圖完整,體積感強,穹頂統(tǒng)率整體的集中式形制,是當時有重大創(chuàng)新的建筑,對后世建筑影響很大。
  法爾尼斯府邸(Farnese)。追求雄偉的紀念性,有較強的縱軸線,門廳為巴西利卡形式。小桑迦洛(SanGallo)設計。
  勞倫齊阿(Laurenzia)圖書館:室內采用外立面處理手法,較早將樓梯作為建筑藝術部件處理的實例。米開朗墓羅設計。
  文特拉米尼(venderamini)府邸。威尼斯文藝復興府邸代表。比例和諧,細部精致,立面輕快開朗。龍巴都(Lombardo)設計。
  圣馬可圖書館(S,Marco)。券柱式控制立面,體形簡潔明快。珊索維諾(Sausovino)設計。
  (三)晚期(16世紀下半葉),以維晉察為中心
  維晉察的巴西利卡。晚期文藝復興重要建筑師帕拉第奧(Palladio)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構圖處理是柱式構圖的重要創(chuàng)造,名為“帕拉第奧母題”。
  圓廳別墅。晚期文藝復興莊園府邸的代表。外形由明確而單純的幾何體組成,依縱橫兩軸線對稱布置,比例和諧,構圖嚴謹,形體統(tǒng)一完整。帕拉第奧的重要作品之一,對后世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
  奧林匹克劇場。帕拉第奧設計,第一個把露天劇場轉化為室內劇場,為劇場形制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尤利亞三世(Giulm)別墅。維尼奧拉(Vignola)設計。拋棄了傳統(tǒng)的四合院制,在縱軸線上組織空間并力求開敞,富有變化,是建筑布局上的進步。
  麥西米府邸(Massimi)。帕魯齊(Pemzzi)的杰作。把建筑的平面、空間和藝術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細致的處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出現(xiàn)手法主義(Mannerism)的兩種表現(xiàn)
  (一)教條式地模仿過去大師的創(chuàng)作手法,為柱式制定繁瑣而死板的規(guī)則。
  (二)追求新穎尖巧,堆砌建筑裝飾構件,致力于追求光影變化,不安定的體形和意外的起伏轉折。
  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紀念碑——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
  初始選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為希臘十字式。后經(jīng)拉斐爾、帕魯奇、小桑迦洛等的修改,最終由米開朗基羅主持。教堂的修建過程反映了進步力量與反動宗教力量的斗爭。
  四、城市廣場
  恢復了古典的傳統(tǒng),克服了中世紀廣場的封閉、狹隘,注意廣場建筑群的完整性。
  1.佛羅倫薩的安農齊阿廣場。早期文藝復興最完整的廣場。
  2,羅馬的市政廣場。文藝復興時期較早按軸線對稱布局的梯形廣場,米開朗基羅設計。
  3.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文藝復興時期最終完成的,由大小兩個梯形組合而成,被譽為“歐洲最漂亮的客廳”。
  五、建筑成就
  (1)拋棄中世紀哥特建筑風格,認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權統(tǒng)治的象征。采用古代希臘、羅馬柱式構圖要素。認為古典柱式構圖體現(xiàn)和諧與理性,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
 。2)世俗建筑類型增加,造型設計出現(xiàn)靈活多樣的處理方法
 。3)梁柱系統(tǒng)與拱券技術混合應用,墻體砌筑技術多樣,穹頂采用內外殼和肋骨建造,施工技術提高
  (4)建筑著作:1485年出版的《論建筑》(阿爾伯蒂)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論著作,影響很大。此外,《建筑四書》(帕拉第奧)、《五種柱式規(guī)范》(維尼奧拉)等書以后成為歐洲的建筑教科書。
  六、巴洛克建筑
  17世紀至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直至19、20世紀在歐洲各國都有它的影響。以天主教堂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十分復雜。它形式上是文藝復興的支流與變形,但其思想出發(fā)點與人文主義截然不同,它反映天主教的思想意識和侈奢的欲望,包含著矛盾著的傾向,它敢于破舊立新,創(chuàng)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長期廣泛地流傳;但它又有非理性的、反常的、違反建筑藝術的一些基本法則,一些形式主義的傾向曾起著消極的作用。所以,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
  (一)風格特征
  1.追求新奇。建筑處理手法打破古典形式,建筑外形自由,有時不顧結構邏輯,采用非理性組合,以取得反常效果。
  2.追求建筑形體和空間的動態(tài),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3.喜好富麗的裝飾,強烈的色彩,打破建筑與雕刻繪畫的界限,使其相互滲透。
  4.趨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表達世俗情趣,具有歡樂氣氛。
  (二)代表性實例
  1.教堂建筑:羅馬耶穌會教堂(維尼奧拉),羅馬圣卡羅教堂(波羅米尼)。
  2.城市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廣場(伯尼尼),波波羅廣場(封丹納),納沃那廣場(波羅米尼)。
  例:
  1.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實例是?(B)
  A帕提農神廟
  B圣索菲亞大教堂
  C卡拉卡拉浴場
  D圖拉真巴西利卡
  2.《論建筑》的作者是(B)
  A帕拉第奧
  B阿爾伯蒂
  C拉斐爾
  D埃森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