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古典主義建筑與洛可可風格
  一、古典主義建筑的概念及其哲學基礎
  廣義的指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巴格克建筑和古典復興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風格。狹義的指運用純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國古典主義及其他地區(qū)受其影響的建筑,即指17世紀法王路易十三、十四專制王權時期的建筑。
  古典主義的哲學基礎——唯理論
  認為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的,理性是方法論的惟一依據(jù),不承認感覺經(jīng)驗的真實性;幾何學和數(shù)學是適用于一切知識領域的理性方法。君主制與等級制是理性的體現(xiàn)。
  二、風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傳統(tǒng)與地方特色。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柱式為構圖基礎,強調(diào)軸線對稱,注意比例,講求主從關系,突出中心與規(guī)則的幾何形體。運用三段式構圖手法,追求外形端莊與雄偉完整統(tǒng)一和穩(wěn)定感。而內(nèi)部空間與裝飾上常有巴洛克特征。
  三、建筑成就
  創(chuàng)造了大型紀念性建筑的壯麗形象,其建筑理論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也有局限性,甚至也有過消極的影響。
  法國建立了歐洲最早的建筑學院,制定嚴格的規(guī)范,形成了歐洲建筑教育的體系。
  五、代表實例
  1.盧佛爾宮東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典型的古典主義建筑作品,體現(xiàn)了古典主義的各項原則。
  2.凡爾賽宮(孟莎),法國絕對君權最重要的紀念碑,其總體布局對歐洲的城市規(guī)劃很有影響。是法國17-18世紀藝術和技術的集中體現(xiàn)者。
  3.思瓦立德新教堂(孟莎),是第一個完全的古典主義教堂建筑,也是17世紀最完整的古典主義紀念物。
  4,旺道姆廣場(孟莎)。平面為抹去四角的長方形,對線對稱、四周一色的封閉性廣場,軸線交點上立有紀念柱。
  五、洛可可風格
  18世紀20年代產(chǎn)生于法國的一種建筑裝飾風格。
  1.風格特點。
  主要表現(xiàn)在室內(nèi)裝飾上,應用明快鮮艷的色彩,纖巧的裝飾,家具精致而偏于繁瑣,具有妖媚柔糜的貴族氣味和濃厚的粉脂氣。
  2.裝飾特點。
  細膩柔媚,常用不對稱手法,喜用弧線和s形線,愛用自然物做裝飾題材,有時流于矯揉造作。色彩喜用鮮艷的淺色調(diào)的嫩綠、粉紅等,線腳多用金色,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貴族生活趣味。
  3.實例。巴黎蘇俾士(Soubise)府邸客廳,設計者是洛可可裝飾名家勃夫杭(Bof-frand)。
  4.本時期的法國廣場特點。
  由封閉性的單一空間變?yōu)檩^開敞的組合式廣場,如南錫廣場群,由長圓形的王室廣場、長方形的路易15廣場和狹長的跑馬廣場組成,是半開敞半封閉式,形體多樣,既統(tǒng)一又變化,既收又放。巴黎的協(xié)和廣場,開放式廣場,成為巴黎主軸線上的重要樞紐。

  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西方建筑
  一、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
 。1)由于革命的妥協(xié)性和不徹底性,缺乏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自覺性,把法國宮廷倡導的古典主義文化當作榜樣。
  (2)王室建筑師克里斯道弗•侖(ChristopherWren)
  1.設計修建一批倫敦的教區(qū)小教堂,其鐘塔構圖很成功。
  2.圣保羅大教堂,體現(xiàn)唯理主義原則,成為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紀念碑。
  3.帕拉第奧主義
  18世紀英國莊園府邸追求豪華、雄偉、盛氣凌人風格與追隨意大利文藝復興柱式規(guī)范和構圖原則的大型公共建筑,忽視使用功能,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現(xiàn)實感。
  二、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
  (一)啟蒙主義的“理性”與唯理主義“理性”之不同
  啟蒙主義建筑理論的核心--批判的理性,認為合乎理性的社會是“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會,宣揚唯物主義和科學。
  (二)代表作
  1.波爾多(Bordeaux)劇院,標志著馬蹄形多層包廂式觀眾廳的成熟。
  2.萬神廟(Pantheon),又叫圣什內(nèi)維埃夫(St.Genevieve)教堂,是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最大的建筑物,啟蒙主義的重要體現(xiàn)者。
  3.以列杜(Ledoux)、部雷(Boulee)為代表的激進建筑師,力圖標新立異,表現(xiàn)了昂奮、狂熱的激情和昂揚的英雄主義。
  4.帝國風格——拿破侖帝國的紀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風格,如馬德蘭(Madeleine)教堂(軍功廟),雄獅凱旋門。它們體積高大,外形簡單,喜用巨柱,尺度很大,外墻少線腳及細部裝飾,表現(xiàn)出矜夸僵冷的肅殺之氣。
  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的歐美建筑
  一、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復古思潮
  歐州各主要國家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影響下,經(jīng)歷著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交織成為先進的思想文化潮流,各國的思想文化和建筑以各種方式方法發(fā)生聯(lián)系并相互影響。建筑創(chuàng)作中復古思潮流行的社會背景主要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復興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發(fā)掘進展的影響。
  法國以羅馬式樣為主,如巴黎的萬神廟,雄獅凱旋門。
  英國以希臘式樣為主,如不列顛博物館,愛丁堡中學。
  德國以希臘式樣為主,如布蘭登堡門,柏林宮廷劇院。
  美國以羅馬式樣為主,如美國國會大廈,弗吉尼亞州議會大廈。
  2,浪漫主義始源于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其表現(xiàn)分為兩個階段:
  先浪漫主義,模仿中世紀寨堡或追求異國情調(diào),如封蒂爾修道院府邸,布賴頓的皇家別墅。后浪漫主義,常以哥特風格出現(xiàn),又叫哥特復興,如英國國會大廈。
  3.折衷主義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式樣,故也被稱為集仿主義,如巴黎歌劇院,圣心教堂,美國1893年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
  二、建筑的新材料、新技術與新類型
  工業(yè)大生產(chǎn)的發(fā)展,新材料、新結構技術、新施工方法的出現(xiàn)和新的使用要求與創(chuàng)作中的復古思潮矛盾,促使新的建筑思潮與新建筑形式的變化,如鐵結構、升降機與電梯的應用,新公共建筑類型的出現(xiàn),迫切需解決建筑創(chuàng)作的新方向。此間,工程師成為新建筑思潮的推進者。
  1.1851年英國倫敦世界博覽會“水晶宮”展覽館,開辟了建筑形式新紀元。設計人為帕克斯頓(Paxton)。八個月內(nèi)完成74400m2建筑面積的展覽建筑。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埃菲爾鐵塔、機械館,創(chuàng)造了當時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紀錄。
  三、解決資本主義城市矛盾的探索
  工業(yè)革命后歐美資本主義人口急劇增加,城市環(huán)境與面貌遭到破壞,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礙資產(chǎn)階級自身的利益,為了解決城市矛盾進行過一些有益的探索:
  巴黎改建(歐思曼),新協(xié)和村(歐文),花園城市(霍華德),工業(yè)城市(戛涅),帶形城市(馬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