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圖1)

單跨板LB1需要計算:

1. 底筋(x方向,y方向)長度和根數(shù);

2. 支座負筋(1、2、A、B軸線)長度和根數(shù);

3. 負筋分布筋長度和根數(shù);

4. 溫度筋(x方向,y方向)長度和根數(shù);

(一)底筋的長度和根數(shù)

(圖2)

1) 當板端支座為框架梁時

(圖3)

根據(jù)《04G101-4》

板底筋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注意:只有一級鋼筋時,計算才考慮彎勾6.25*d

案例(一)中

已知,梁截面為300*700,軸線居中

計算出1~2軸之間凈跨長為3600-150-150=3300mm

max(支座寬/2,5d)= max(300/2,5*10)=150mm

LB1底筋(x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3300+150*2+62.5*2=3725 mm

板底筋y方向長度計算方法和x方向相同

LB1底筋(y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6000-150-150)+150*2+62.5*2=6125 mm

底筋的根數(shù)

(圖4)

根據(jù)《04G101-4》

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梁角筋為1/2板筋間距

板底筋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布筋范圍為凈跨長+梁保護層*2+左支座梁角筋1/2直徑+右支座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

其他常用的計算底筋的根數(shù)算法:

1) 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梁(或墻)邊50mm;

2) 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支座邊為1/2板筋間距。;

案例(一)中按照《04G101-4》計算

已知梁保護層為25mm,梁的上部通長筋直徑為25mm

A~B軸之間凈跨長為6000-150-150=5700mm

LB1底筋(x方向)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ceil((凈跨長+梁保護層*2+左支座梁角筋1/2直徑+右支座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ceil((5700+25*2+25/2+25/2-100)/100)+1

=ceil (5675/100)+1

=58根

LB1底筋(y方向)根數(shù)=ceil((3300+25*2+25/2+25/2-100)/100)+1= 34根

按照常用算法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梁(或墻)邊50mm計算

LB1底筋(x方向)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ceil((凈跨長-50*2)/板筋間距)+1

=ceil((5700-50*2)/100)+1

=57根

LB1底筋(y方向)根數(shù)=ceil((3300-50*2)/100)+1=33根

1) 當板端支座為剪力墻時

(圖5)

根據(jù)《04G101-4》

板底筋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注意:只有一級鋼筋時,計算才考慮彎勾6.25*d

案例(一)中

已知,墻厚為300,軸線居中

1~2軸之間凈跨長為3600-150-150=3300mm

max(支座寬/2,5d)= max(300/2,5*10)=150mm

LB1底筋(x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3300+150*2+62.5*2=3725 mm

LB1底筋(y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6000-150-150)+150*2+62.5*2=6125 mm

按照常用算法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梁(或墻)邊50mm計算

LB1底筋(x方向)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ceil((凈跨長-50*2)/板筋間距)+1

=ceil((5700-50*2)/100)+1

=57根

LB1底筋(y方向)根數(shù)=ceil((3300-50*2)/100)+1=33根

2) 當板端支座為圈梁時

根據(jù)《04G101-4》

底筋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注意:只有一級鋼筋時,計算才考慮彎勾6.25*d

案例(一)中

已知,圈梁截面為300*500,軸線居中

1~2軸之間凈跨長為3600-150-150=3300mm

max(支座寬/2,5d)= max(300/2,5*10)=150mm

LB1底筋(x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3300+150*2+62.5*2=3725 mm

LB1底筋(y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6000-150-150)+150*2+62.5*2=6125 mm

按照常用算法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梁(或墻)邊50mm計算

LB1底筋(x方向)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ceil((凈跨長-50*2)/板筋間距)+1

=ceil((5700-50*2)/100)+1

=57根

LB1底筋(y方向)根數(shù)=ceil((3300-50*2)/100)+1=33根

1) 當板端支座為砌體墻時

(圖7)

根據(jù)《04G101-4》

底筋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120,板厚h)*2+彎勾*2

注意:只有一級鋼筋時,計算才考慮彎勾6.25*d

案例(一)中

已知,砌體墻厚為300,軸線居中

1~2軸之間凈跨長為3600-150-150=3300mm

max(120,板厚h)= max(120, 100)=120mm

LB1底筋(x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120,板厚h)*2+彎勾*2

=3300+120*2+62.5*2=3665 mm

LB1底筋(y方向)長度=凈跨長+伸進長度max(支座寬/2,5d)*2+彎勾*2

=(6000-150-150)+120*2+62.5*2=6065 mm

按照常用算法板底筋第一根鋼筋距梁(或墻)邊50mm計算

LB1底筋(x方向)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ceil((凈跨長-50*2)/板筋間距)+1

=ceil((5700-50*2)/100)+1

=57根

LB1底筋(y方向)根數(shù)=ceil((3300-50*2)/100)+1=33根

(二)支座負筋的長度和根數(shù)

(圖8)

根據(jù)《04G101-4》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勾+板內(nèi)凈尺寸+彎折長度

錨入長度為La

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

鋼筋種類

混凝土強度等級

C20

C25

C30

C35

≥C40

d≤25

d>25

d≤25

d>25

d≤25

d>25

d≤25

d>25

d≤25

d>25

HPB235

普通鋼筋

31d

31d

27d

27d

24d

24d

22d

22d

20d

20d

HRB335

普通鋼筋

39d

42d

34d

37d

30d

33d

27d

30d

25d

27d

環(huán)氧樹脂涂層鋼筋

48d

53d

42d

46d

37d

41d

34d

37d

31d

34d

HRB400

RRB400

普通鋼筋

46d

51d

40d

44d

36d

39d

33d

36d

30d

33d

環(huán)氧樹脂涂層鋼筋

58d

63d

50d

55d

45d

49d

41d

45d

37d

41d

(圖9)

注意:在任何情況下,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不應小于250mm。

彎折長度為板厚-保護層

彎折長度常用的算法還有板厚-保護層*2

案例(一)中1軸線上板負筋

已知,板保護層為15mm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huán)境類別

墻、板、殼

≤C20

C25- C45

≥C50

≤C20

C25- C45

≥C50

≤C20

C25- C45

≥C50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

-

30

25

-

40

35

-

40

35

(圖10)

錨入長度為La=24d=24*8=192mm;

注意此處需要與最小錨固長度250mm判斷,192<250,La=250mm。

彎勾為6.25 d=6.25*8=50mm

板內(nèi)凈尺寸按標注計算,圖紙中1軸板負筋標注長度為1000mm(至軸線),支座寬300mm(軸線居中)

所以支座負筋板內(nèi)凈尺寸為1000-300/2=850mm

彎折長度為板厚-保護層=100-15=85mm

LB1(1軸)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勾+板內(nèi)凈尺寸+彎折長度

=250+6.25 d+850+(100-15)

=1235mm

按照彎折長度為板厚-保護層*2=100-15*2=70mm計算

LB1(1軸)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勾+板內(nèi)凈尺寸+彎折長度

=250+6.25 d+850+70

=1220mm

端支座負筋根數(shù)

(圖11)

常用的計算板負筋的根數(shù)算法:

板負筋第一根鋼筋距梁(或墻)邊50mm

端支座負筋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負筋間距)+1

案例(一)中1軸線上板負筋根數(shù)

LB1端支座(1軸)負筋根數(shù)=ceil(布筋范圍/板負筋間距)+1

=ceil((凈跨長-50*2)/150)+1

=ceil((5700-100)/150)+1

=ceil(5625/150)+1

=39根

其他2軸,A軸,B軸負筋長度及根數(shù)計算方法相同。

按照彎折長度為板厚-保護層=100-15=85計算

LB1端支座(2軸)負筋長度=250+6.25 d+850+(100-15)=1235mm

LB1端支座(2軸)負筋根數(shù)=ceil((5700-100)/150)+1= 39根

按照彎折長度為板厚-保護層=100-15=85計算

LB1端支座(A軸)負筋長度=250+6.25 d+850+(100-15)=1235mm

LB1端支座(A軸)負筋根數(shù)=ceil((3300-100)/150)+1= 23根

按照彎折長度為板厚-保護層=100-15=85計算

LB1端支座(B軸)負筋長度=250+6.25 d+850+(100-15)=1235mm

LB1端支座(B軸)負筋根數(shù)=ceil((3300-100)/150)+1= 23根

(三)負筋分布筋的長度和根數(shù)

分布筋,垂直于受力筋布置,將板的承受荷載均勻傳遞給受力鋼筋,也抵抗拉應力,

(圖12)

分布筋和負筋參差長度150mm

分布筋長度=凈跨長(或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參差長度*2

案例(一)中1軸線上負筋的分布筋

A~B軸之間距離為6000mm

A、B軸上的負筋標注長度為1000mm(至軸線)

分布筋和負筋參差長度150mm

LB1端支座(1軸)負筋的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參差長度*2

=6000-1000*2+150*2=4300mm

分布筋根數(shù)=ceil (負筋板內(nèi)凈長-起步距離)/間距+1

案例(一)中1軸線上端支座負筋

支座負筋板內(nèi)凈尺寸按標注計算,圖紙中標注為1000mm(至軸線),支座寬300mm(軸線居中)

所以支座負筋板內(nèi)凈尺寸為1000-300/2=850mm

LB1端支座(1軸)負筋分布筋根數(shù)=ceil(負筋板內(nèi)凈長-起步距離/間距)+1

=ceil((850-125)/250)+1=4根

其他2軸,A軸,B軸負筋長度及根數(shù)計算方法相同。

LB1端支座(2軸)負筋分布筋長度=6000-1000*2+150*2=4300mm

LB1端支座(2軸)負筋分布筋根數(shù)=ceil((850-125)/250)+1=4根

A軸和B軸上

LB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3600-1000*2+150*2=1900mm

LB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shù)=ceil((850-125)/250)+1=4根

(四)溫度筋長度和根數(shù)

為了防止板受熱脹冷縮而產(chǎn)生裂縫,通常在板的上部負筋中間位置布置溫度筋。

(圖13)

a) 當負筋標注到支座中心線時

溫度筋長度=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參差長度*2

b) 當負筋標注到支座邊線時

溫度筋長度=凈跨長-負筋標注長度*2+參差長度*2

案例(一)中

1、2軸上板支座負筋圖紙標注至支座中心線

LB1溫度筋(x方向)長度=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參差長度*2

=3600-1000*2+150*2=1900mm

LB1溫度筋(y方向)長度=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參差長度*2

=6000-1000*2+150*2=4300mm

溫度筋的根數(shù)

a) 當負筋標注到支座中心線時

溫度筋根數(shù)=ceil((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2*起步距離)/溫度筋間距)+1

b) 當負筋標注到支座邊線時

溫度筋根數(shù)=ceil((凈跨長-負筋標注長度*2-2*起步距離)/溫度筋間距)+1

案例(一)中

1、2軸上板支座負筋圖紙標注至支座中心線

溫度筋(x方向)根數(shù)=ceil((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2*起步距離)/溫度筋間距)+1= ceil((6000-1000*2-50*2)/200)+1=21根

溫度筋(y方向)根數(shù)=ceil((兩支座中心線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2*起步距離)/溫度筋間距)+1= ceil((3600-1000*2-50*2)/200)+1=9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