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1)樁筋設計

目前均采用極限法進行樁體抗彎筋設計,這在規(guī)范中已有詳細公式。對樁體抗裂還沒有明確要求,目前說法不一,有待進一步研討。

對于基樁各截面的配筋, 從理論上講,應根據(jù)樁內彎矩包絡圖進行計算布置。 通常是根據(jù)最大彎矩處進行配筋,從樁頂一直伸到最大彎矩一半處下一定錨固長位置, 減少一半配筋再一直伸至彎矩為零下一定錨固長位置, 再下為素混凝土段,對于軟基,樁主筋最好穿過軟土層。SSS市橋梁工程, SSS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采用的即為這種方式,而交通部第一勘察設計院將基樁主筋一半部分一直伸到樁底。具體哪種配筋更合理,對于摩擦灌注樁,無論從樁體受力來看, 還是從節(jié)省工程費用及降低施工難度來看,個人認為前一種更合理:

①節(jié)省大量鋼筋;

②鋼筋籠少,受樁長的變更而變更; 

③減少底部斷樁處理的難度,減少扁擔樁發(fā)生機率。澆樁時,開始幾米發(fā)生卡管等事故機率高,而采用第一種方式配筋,底部斷樁后,鋼筋籠拔出后,可原孔再鉆,SSS河特大橋由省院設計,施工中就有4根素混凝土段斷樁是通過重新掃孔澆筑成功的, 而SSS河橋以北路段由部勘察SSS院設計,有兩根樁出現(xiàn)類似情況,因鋼筋籠一通到底,只能采用扁擔樁處理。 

2.png

(2)樁長設計

樁長計算不同于樁基配筋,仍采用容許應力法,最大豎向力應按容許應力法要求計算, 不需考慮極限荷載組合系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