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心板預制及橋面橫坡調整:

方式一(梁體旋轉法):由于板寬較窄,預制板一般采用等厚度的平坡制作。而后可采用板的整體“旋轉”實現橋面橫坡。實際上依靠板底楔塊、墊石的共同作用,在板安放后,形成板的頂、底面均是i%的橫坡,同時板上的橋面鋪裝層等厚。

此種方式最為常見,尤其是橋面橫坡較大時,否則橋面鋪裝不好處理,且影響板間的鉸縫連接性能。

方式二(梁體平置法):預制板采用等厚度的平坡制作。各塊板則采用平置安放,板底不做楔塊而蓋梁頂澆筑墊石,形成“錯臺”放置的板,板頂形成鋸齒狀,板上鋪裝層不等厚。對于小跨徑的橋,當橫坡較小時,可考慮采用此種方式,以避免板底楔塊預制的麻煩。

2、T梁預制及橋面橫坡調整:

相對于空心板而言,T梁的橫向濕接縫要寬很多,因此在橋面橫坡的調整方面情況也復雜些。

正常路拱條件下橋面橫坡為2%,因此常將預制T梁的頂面橫坡設為2%,馬蹄底面則設為平坡。院通用圖及部頒通用圖均采用此種處理方式。

1.png

2.png

但山區(qū)公路中,橋梁常處在平曲線上,橋面存在超高變化,其橋面橫坡往往不是2%。如何實現各種情況下的橋面橫坡呢?在一孔橋跨內,橋面橫坡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情況1:正常路拱段2%橋面橫坡。

情況2:等超高段i%橋面橫坡。

情況3:同方向的變坡段上。

情況4:反方向的變坡段上。

=======

情況1:正常路拱段2%橋面橫坡。

由于T梁頂按2%橫坡預制,梁底平坡,故可將蓋梁頂設成與當地橋面橫坡同坡(即2%),各支座墊石設為等高,梁底平置,則梁頂自然形成2%橫坡,橋面鋪裝層等厚,各梁體橫向濕接縫連接平順。

3.png

情況2:等超高段i%橋面橫坡。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以實現:

(1) 梁體旋轉法:將蓋梁頂設成與當地橋面橫坡同坡(即i%),梁體沿頂面中心整體“旋轉”到當地橋面橫坡i%,梁體底面則形成了(i-2)%的坡度。通過梁底楔塊及支座墊石調整,保證了橋面鋪裝層等厚,橫向濕接縫連接平順。但由于梁體的旋轉,內、外側翼緣需增減△L=梁高hx(i-2)%。

4.png

5.png

情況3:同方向的變坡度段上。

相鄰兩墩臺的當地橋面橫坡分別為i1%、i2%(i1%>i2%),方向相同。可采用旋轉方式實現橫坡,梁體沿頂面中心整體“旋轉”到前后墩臺橋面平均橫坡0.5(i1+i2)%。這樣能減少橋面鋪裝層的厚度差別,增減變化值為△t1=0.5x預制梁寬x0.5(i1-i2)%。同時前后兩墩臺蓋梁分別按當地橫坡i1%、i2%澆筑。

情況4:反方向的變坡度段上。

相鄰兩墩臺的當地橋面橫坡分別為i1%、i2%,方向相反。一般也可采用上述旋轉方式實現橫坡,也可采用梁體平置方式。同時前后兩墩臺蓋梁分別按當地橫坡i1%、i2%澆筑。但當坡差很大時,均會出現鋪裝層嚴重不足的情況。一般當最薄處小于7cm時,建議看能否調整超高漸變率,以減小前后坡差。

3、小箱梁預制及橋面橫坡調整:

小箱梁的預制:院通用圖及部頒通用圖預制小箱梁采用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

(1)部頒通用圖將預制梁頂面設為2%橫坡,梁底設為平坡。形成橫坡的方式與T梁相同,此處不再重復。

(2)院通用圖是將小箱梁的頂、底面均按平坡預制。通過梁體旋轉的方式形成橫坡。由于梁體的旋轉,內、外側翼緣需增減△L=梁高hxi%。當橋面橫坡i%較大時,需要充分注意翼緣的變化。

6.png

7.png

4、僅靠調整鋪裝層形成橋面橫坡:

當橋梁寬度不寬且為雙向橫坡時,可采用梁底、蓋梁頂均平置,而完全利用鋪裝層的不等厚來實現橋面橫坡。但要注意的是,鋪裝層的最大厚度要控制好。

8.png

5、橋面橫坡調整總結:

裝配式橋梁的橫向分塊制作,帶來了在橋面橫坡變化時,橫坡形成的難度。產生了多種方法來實現橋面橫坡,但無論怎樣調整,其首要的原則必須是:

所有支座的安放必須保證平置,即支座墊石頂必須保證水平。

同時盡量減少梁底楔塊設置的復雜性,減少蓋梁頂支座墊石的種類。

必須保證最小的鋪裝層厚度,并兼顧最大鋪裝層的厚度。

橫坡的實現方法還必須有利于橫隔板的連接澆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