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輸加強了各地之間的溝通,帶動了旅游行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帶動了國民經(jīng)濟的增長,改善鐵路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綠色通道是鐵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對云桂鐵路(云南段)、滬昆客專(云南段)沿線地理、水文、氣候等現(xiàn)狀進行分析,加強了對沿線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情況的了解,并綜合實地考察情況進行全面整理歸納,為全線景觀段的劃分作出指引。
中共十八大提出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創(chuàng)建美麗中國的號召,美化環(huán)境應經(jīng)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鐵路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載客工具之一,其特點是運營里程長,并且可經(jīng)過多個不同城市,將沿途豐富的自然景觀串連起來,它是各大城市之間互相交往的橋梁。
綠色通道是對整個鐵路線路及各個城市節(jié)點的整體性生態(tài)景致創(chuàng)建,是建立和諧美麗鐵路線環(huán)境的要求。通過科學規(guī)劃以及合理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護鐵路沿線的生態(tài)體系及景觀設施,修復工程中被破壞的植物,促使鐵路與自然景觀、城市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打造鐵路綠色通道。
1項目概況
滬昆專線東邊從湘黔省界為起始點,途中經(jīng)過富源-曲靖-馬龍-崇明-昆明,其正線總長度為747.312km,包括云南境內全長185.96km。云桂線設在云南和廣西的境內,油昆明南新客站往東邊經(jīng)玉溪-紅河-文山-百色-南寧,總長709.518km。包括云南境內全長442.268km。此線路是西南與華南地域客貨運輸?shù)闹匾路,也是西南地區(qū)主要出海通道之一。
2設計依據(jù)
項目實施前期的考察是指導后期設計展開的依據(jù)。在設計進行之前,先對滬昆客專浙江地段、湖南地段以及一些既有線路綠色通道的建立進行了調查分析;然后經(jīng)昆明、富源、曲靖、崇明對滬昆客專云南地段進行了調查。主要調查線路路基主要工點、橋梁、隧道洞口等。
并同時查看鐵路既有線、城市綠化等情況;查看沿線自然環(huán)境中植物分布情況,采集當?shù)乇就林参铮⑦M行觀測;訪問林場等種植基地,掌握苗源及其對應價格;通過拍照、詢問、網(wǎng)上搜集資料等形式集齊了大量一手資料。
3沿線環(huán)境概況
3.1云桂鐵路
云桂鐵路(云南段)坐落于云桂高原地貌地域,高原地貌是由丘陵、低中山、溶原、高原盆地構成。本線所經(jīng)地段是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直接接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水汽補充。氣候特性是溫暖濕潤,雨水充足,夏季炎熱而漫長,冬季會偶遇奇寒,干濕兩季區(qū)分明顯。
該沿線土壤大多是赤紅壤、紫壤以及紅壤。大部分土地瘠薄,有機質含量不高,F(xiàn)場邊坡挖開的土壤大多是紅黏土以及膨脹土,土壤具有容易板結成塊狀的特性,對植物生長不利。
3.2滬昆客專
滬昆客專(云南段)是熱帶高原型的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候溫暖潮濕,雨水充足,冬季干燥而寒冷。該沿線大部分地區(qū)土地瘠薄,有機質含量同樣不高,以紅壤為主,昆明市邊緣地區(qū)沿線高原盆地經(jīng)長時間的耕作,土壤已變成肥力較低的水稻土。
4綠色通道設計方案原則
改善鐵路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建鐵路沿線環(huán)保生態(tài)廊道體系,充分緩解修筑鐵路對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的破壞程度。綠色通道設計可分為三方面:①路基邊坡;②路基邊坡外至用地界;③橋梁梁下用地范圍內綠化。
4.1路基邊坡方面
路基邊坡宜選用灌草相互結合的立體栽種模式。因邊坡大多具備土壤貧瘠、存水存肥性差的特征,這要求所選植物在耐干旱、耐貧瘠、根系生長較發(fā)達、覆蓋性好、易于成長、便于打理、兼顧景觀效應方面效果突出。
應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狀況因地制宜,考慮相異的施工工藝,還要以不同的比例來搭配植物。路基邊坡應灑滿草籽,草籽比例約15~20g/m2,草籽宜選用冷暖季型草一起撒播,冷暖草交替長出,促使邊坡四季常青,同時點播豆科植被固氮肥地。
本線采用草籽配置比例為:豆科植物,比如紫花苜蓿和白三葉等;暖季型草,比如百喜草與狗牙根等;冷季型草,比如高羊茅與紫羊茅等。較單一的草本護坡因在初期有較高的面積覆蓋率,能較少雨水對坡面形成的面蝕,但生態(tài)群落單調,沒有層次結構,對于惡劣天氣抵抗能力較差,容易引起大范圍退化。
而灌木擁有根系深、生長期較長、覆蓋率較高、葉片不集體凋落的特性,灌木護坡在長時間護坡效果中起到了主導作用。因此,選用灌草結合的形式護坡,能充分利用草本植被速生、覆蓋率更高及灌木植物較高、灌幅較大、根系較深的特點,形成混合植被護坡結構。在邊坡長草之后,還應以不同顏色的灌木品種搭配以及地被植物等組合對邊坡進行點綴種植,形成多種色澤、圖案的邊坡景致效果。
4.2鐵路路基邊坡外至用地界
設計路基邊坡外至用地界的綠化理念,主要是考慮對線路的景觀起到美化效果,采用喬灌草花互相結合的方式恢復生物群落植物覆蓋層。綠化景觀一般通過所選樹種的顏色、花型、花的色澤以及灌木造型來表達。
本線選用綠化模式為:水溝內側以顏色不同的小灌木搭配綠籬,其間用帶花小喬木或大灌木叢點綴,對喬灌種植后的裸露表層采用地被植物、草本花等遮蓋;水溝外側主要種植喬木,使鐵路具有隔離林帶,常綠喬木、開花喬木、落葉喬木等混合栽植,喬木下還可種植灌木綠籬、組團裝飾,裸露地表予以草坪覆蓋。
本線預計使用苗木品種有:草本,如沿階草、地被菊、蔥蘭等;灌木,如小葉女貞、紅花繼木、茶花等;喬木,如廣玉蘭、銀杏、欒樹等。草本花種植密度是20~25棵/m2,小灌木綠籬以及組團栽植密度是16~20棵/m2,花灌木種植密度是每穴1~3m,喬木種植密度為每棵2~3m。
4.3橋梁
橋梁錐坡:其錐坡參考路基邊坡綠化計劃,骨架內灑滿草籽,并穴種植灌木,混撒草籽密度是15~20g/m2。同時,沿著錐坡坡腳種植一排兩行攀爬植被。橋下地段:梁體投影范圍內,以種植耐蔭植物為主。投影邊緣至用地界要和路基邊坡外至用地界所選樹種保持一致性。
橋墩:對一些跨越公路與城鎮(zhèn)的橋段,應在橋墩周圍設種植槽位,栽植凌霄、爬山虎等攀緣植被。橋身地段:可通過在橋梁的遮擋板上懸吊種植槽,在槽內種植景觀植被及垂吊性植被,從而遮擋混凝土橋身。
4.4隧道
針對經(jīng)過大型城鎮(zhèn)、重要景點的隧道洞口,考慮結合當?shù)匚幕厣、自然風情、采用淺浮雕、裝修等辦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洞口景觀設計。充分結合隧道洞口現(xiàn)狀及洞口周圍環(huán)境情況,對隧道邊仰坡運用草灌結合的形式進行景觀綠化,將花灌木進行點綴,減少隧道修建改變山體結構的痕跡。
5綠色通道設計技術要點
5.1優(yōu)選植物品種及配置方式
依據(jù)鐵路邊坡土壤貧瘠的特征,優(yōu)先選擇根系發(fā)達、發(fā)芽率高、覆蓋良好的植物,并依據(jù)植物生長的高度及速度進行合理搭配,達到植被群落豐富的效果。
5.2依據(jù)立地條件選擇多變的綠化方案
鐵路邊坡的歷程較長,邊坡立地條件難免存在較大差異。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不同的地理自然條件,靈活確定植物栽種方案以及工藝。
5.3將不同季節(jié)植物混合種植
將不同結節(jié)開花植物混合搭配種植,更突出的是將不同季節(jié)草種混合播撒,使鐵路沿線花開四季,草木長青。
6結束語
鐵路綠色通道景觀生態(tài)工程設計需要通過詳細的實地考察才能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鐵路沿線的景觀布置并非一項簡單的工程,該項目的實施需要考慮到沿線不同路段的氣候特征、土壤特征等情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植物的栽種,才能取得良好的改善環(huán)境與美化景觀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費文燕.龍口至煙臺鐵路綠色通道設計研究[J].鐵道勘察,2015(2):86~88.
[2]武晶.新建晉煤集團地方鐵路工程區(qū)間、站場范圍內綠色通道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