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汛抗旱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至關重要。2019年機構改革后,界首市防汛抗旱指揮職能由水利部門劃轉至應急部門,本文剖析了界首市機構改革后防汛抗旱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界首市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防汛抗旱; 機構改革; 界首市;

  1、 界首市防汛抗旱工作現狀

  1.1、 自然概況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轄18個鎮(zhèn)(鄉(xiāng)、街道),151個村(居),國土面積667.3km2。本市地處暖溫帶向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區(qū),年平均降雨量834.3mm,1952年以來共發(fā)生各種旱災74次、澇災41次,給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1.2、 防洪排澇工程概況

  界首市的河道主要為潁河、泉河,防洪標準都是20年一遇。潁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東橫穿全境,境內河道長度14.2km,左右岸堤防總長度28.88 km;泉河是潁河的最大支流,境內總長28.96km。

  界首市境內有除澇骨干大中溝43條,除澇、蓄水涵閘103座,其中泉河干堤30座,潁河干堤17座,內河涵閘56座;溢流壩7座;電力排灌站9座,其中泉河5座,潁河4座。

  1.3、 防汛抗旱機構情況

  2019年機構改革后,界首市調整充實了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市委書記擔任政委、市長擔任指揮長,分管應急的副市長擔任第一副指揮長,分管水利的副市長擔任常務副指揮長,分管城建的副市長、政辦主任、人武部副部長、應急管理局局長、水利局局長擔任副指揮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應急管理局,承擔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日常工作,主要職責是組織協(xié)調水旱災害應急救援、協(xié)調指導重要水工程調度、組織協(xié)調臺風防御。水利部門主要職責是水情旱情監(jiān)測預警、水工程調度和搶險技術支撐。

  1.4、 防汛搶險力量分布情況

  (1)防汛搶險技術力量。界首市水利局作為水旱災害防御職能部門,成立了由40名水利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的兼職防汛應急搶險隊,作為防汛搶險的技術支撐。

  (2)基層防汛救援力量。1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分別組建了20~30人的由鄉(xiāng)鎮(zhèn)干部兼職的機動搶險隊,落實了150~300人的巡堤查險民工。

  (3)社會專職救援組織。界首市現有2個社會專職救援組織,分別是:界首市藍天救援隊,共有隊員40名,志愿者260名;界首市雷霆應急救援隊,現有正式隊員15名,預備隊員20名,志愿者32名。

  1.5、 搶險物資儲備情況

  (1)縣級物資儲備。界首市現有防汛倉庫31間,仍由水利局管理,儲備的防汛物資有:編織袋8萬條,土工布8000m2,樁木91m3,鉛絲5.7t,救援沖鋒舟2艘,橡皮舟3艘,移動式泵站2臺,防汛巡查空投無人機1架,救生衣300件等,總價值104.5萬元。砂石、塊石每年采取社會號料方式儲備。防汛物資儲備基本滿足定額要求。儲備的抗旱物資有:打井機2臺套,撈井機2臺套,移動式噴灌機300臺套,絞盤式噴灌機6臺套,出水軟管5000m,噴槍58套,潛水泵19臺等,總價值204萬元。

  (2)鄉(xiāng)鎮(zhèn)物資儲備。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儲備物資主要有編織袋、木樁、鐵鍬等,品種、數量不足,且老化破損。

  2、 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防汛薄弱環(huán)節(jié)多

  潁、泉河堤防存在險工隱患,近年來潁河新建工程界南河排灌站、徐寨大橋、308線橋、東升路橋、老沙河大橋及華灣、魏窯西、徐寨錨地護岸工程未經洪水考驗;二小險段結合裕民橋重建退堤工程未實施完畢。泉河荊灣、馬灣、季灣、前大灣四段為裁灣取直封閉堤,堤防背水側為老河道,汛期高水位易發(fā)生滲漏、管涌等險情。河溝攔河漁具、網箱養(yǎng)魚、騎溝建房、人為堵壩等違章設障屢禁不止。田間溝渠排澇不暢,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沒有得到全面解決。城市排澇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

  2.2、 防汛搶險專業(yè)力量明顯不足

  界首市從2003年以來沒有發(fā)生大的汛情,一些干部防洪減災意識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對防汛工作重視不夠,思想準備和行動準備不足;具有防汛實戰(zhàn)經驗的同志逐年減少,防汛抗旱專業(yè)力量缺乏、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群眾性巡堤查險隊伍組建難度大,群眾災害自救能力不強;縣、鄉(xiāng)兩級指揮長、甚至水利部門尤其應急部門的一些同志都沒有經歷過大的汛情,缺乏打硬仗的思想準備和工作經驗。

  2.3、 抗旱應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2019年界首市發(fā)生較為嚴重的秋冬連旱,在田作物3.73萬hm2,均發(fā)生輕旱、中旱。界首市嚴格落實抗旱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部門分工負責制,及時動員部署,科學調度水源,有效應對了旱情。但的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一是抗旱基礎設施仍有欠賬;二是抗旱服務組織建設有待加強;三是群眾糧食危機意識不強,存在靠天等雨思想,澆灌不積極,加之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群眾抗旱能力不足。

  2.4 、防汛體制機制尚待理順

  在指揮系統(tǒng)方面,相關部門在磨合過程中還有一些漏洞,應急、水利兩部門防汛抗旱工作職責還存在一些交叉和空檔的地方,許多職責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厘清,避免“事情多頭管、事情無人管”。預案修訂、物資采購、防汛搶險隊伍建設等工作職責仍未有明確規(guī)定,造成銜接空檔,影響防汛搶險工作開展。另外,由于鄉(xiāng)鎮(zhèn)一級沒有參與機構改革,原來承擔防汛抗旱日常工作的是鄉(xiāng)鎮(zhèn)水利員,防汛抗旱工作轉隸至應急部門后,鄉(xiāng)鎮(zhèn)防汛抗旱工作仍由水利員負責,水利員需接受水利部門和應急部門的雙重業(yè)務督導,且工作部署有交叉重復現象,部分水利員有怨言。

  3 、下一步工作建議

  3.1、 厘清工作職責,建立協(xié)同機制

  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防汛抗旱會議上指出,“相關部門磨合過程中可能還會有一些漏洞,這些漏洞對政府來講是部門職能分工的問題,但對老百姓來講就是事關安危冷暖的大問題”。建議上級部門出臺防汛抗旱職責分工詳細性指導文件,進一步厘清職責范圍,明確任務分工。防汛抗旱指揮部要發(fā)揮牽頭抓總和統(tǒng)籌協(xié)調作用,水利和應急兩部門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面前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同頻共振,建立完善協(xié)同配合、雙崗保障的防汛工作格局。

  3.2 、明確責任分工,整改薄弱環(huán)節(jié)

  建立薄弱環(huán)節(jié)問題整改清單,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和資金,科學制定險工險段處理方案,加快處理進度,及時消除度汛隱患。逐級建立堤防、泵站、涵閘等重點工程汛前檢查責任卡制度,明確防汛行政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并將名單公布于眾,接受社會監(jiān)督,確保責任制全覆蓋。結合“河長制”工作,進一步強化河道管理,加大清障力度,確保河道行洪通暢。加強排灌溝渠“最后一公里”建設,保障溝渠暢通,最大限度減輕旱澇災害損失。全面排查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和非工程體系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采取除險和補救措施。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度汛方案。

  3.3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搶險水平

  水利部門作為專業(yè)部門,負責搶險技術支持,要強化防汛搶險培訓和桌面推演,參訓人員可延伸到縣、鄉(xiāng)兩級防汛指揮長、縣鄉(xiāng)防汛搶險隊成員、應急部門人員、消防隊員及當地駐軍。建立防汛搶險專家?guī),加強專家遴選和參謀建議機制建設,打破資格、級別限制,把參與過防汛搶險的退休老干部、有實戰(zhàn)經驗的群眾列入專家?guī)臁辈块T要聚焦定位,主動適應職能轉變新要求,積極參加防汛搶險救援知識培訓學習,不做業(yè)務上的“局外人”。

  籌建專常兼?zhèn)涞姆姥磽岆U隊,建立完善軍地民聯動搶險救援工作機制。推動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轉型升級;建立完善軍地對接協(xié)調機制,通報防守重點,做好用兵對接;依托大型施工企業(yè)設備、技術優(yōu)勢,與施工企業(yè)簽訂調用協(xié)議,建立抗洪搶險合作機制;發(fā)揮社會救援組織的搶險救援優(yōu)勢。

  3.4、 防汛抗旱兩手抓,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界首市是嚴重缺水城市,要利用潁河、泉河地表水資源充足的優(yōu)勢,加強引調水工程、水系連通工程、提水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域水系治理”,解決灌溉水源保障問題,補齊抗旱工程短板;引、提、蓄結合,合理控制河道水位,加強蓄水保水;加強抗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拓展社會化服務力量,加大資金支持,配備相應設備,加強人員培訓,做好抗旱幫扶工作。

  3.5、 健全基層組織體系,抓好物資儲備

  防汛抗旱工作執(zhí)行關鍵在基層,鄉(xiāng)、村兩級至關重要,要加強鄉(xiāng)鎮(zhèn)應急管理體制的優(yōu)化與配置,健全鄉(xiāng)、村防汛抗旱組織體系,進一步明確人員分工,充實基層人員力量。建立上下聯動、延伸到底、運轉高效的銜接機制。要按照“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分布合理、調運落實、儲備安全”的要求,加大投入,備足防汛抗旱物資。

  3.6、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建議建設集物資儲備、應急指揮、災害預警實時監(jiān)測、實訓培和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應急指揮調度中心,推進有關部門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構建“統(tǒng)一指揮、專常兼?zhèn)洹⒎磻`敏、上下聯動、平戰(zhàn)結合”的應急管理體系,將雨情、水情、墑情、監(jiān)測預報、地理信息等數據納入應急指揮綜合平臺,保障防汛抗旱會商、指揮、決策科學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萬海斌.淺議新時期水旱災害防御工作舉措[J].中國防汛抗旱,2019,2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