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1)地形、地貌
        該項目相對高度約30m左右,擬建場地位于美仙山山麓及其南、北兩側。其場地原始地貌為殘坡積臺地與沖洪積階地,地勢總體由美仙山山麓向南、北兩側呈臺階狀降低。擬建場地范圍內主要屬龍眼種植地和耕作地,存在少量人工砌筑的儲水池,靠安吉路邊存在少量建筑物,現(xiàn)已拆除,場地周邊環(huán)境條件較簡單,其中南、北兩側約30-50米為村莊;東側距安吉路邊約30米;西側為三期擬建用地,場地周邊較為開闊。另據調查,場地西側5#與6#樓之間靠6#樓邊鉆孔ZK18、ZK20位置分布有一廢棄池塘,范圍約40m×18m,挖深約3~4m,坑內尚有少量積水;場地中部靠安吉路邊有一擋土墻,高約3-9米;根據周邊了解和鉆探揭露,11#~12#樓間的裙樓的鉆孔ZK95存在廢棄水井,深度為10.60米。
 
        (2)地層、巖土性質及均勻性
        勘探鉆孔揭示深度范圍內,場地地層從上到下依序為填土(Q4ml)、粉質粘土(Q4al+pl)、砂質粘土(Q4dl)、殘積礫質粘性土(Qel)和燕山早期侵入花崗巖(γπ52(3)d)。
 
        (3)地質構造
        項目場區(qū)受新華夏構造體系的長樂-南澳斷裂帶控制。擬建場地覆蓋層較厚,根據鉆探揭露,本場地局部存在斷裂破碎帶、巖脈侵入帶,該斷裂破碎帶呈NE走向穿過擬建4#東部和5#樓以及6#樓西部,主要反映于ZK4、ZK6、ZK8、ZK10、ZK15、ZK55、ZK118、BZK5、BZK13、BZK18等孔段中,受斷裂影響,巖石風化作用強烈,多呈囊狀或槽狀風化,微風化巖埋深大,接觸帶巖體呈破裂狀,部分鉆孔巖芯可見綠泥石化的蝕變現(xiàn)象,設計和施工時應引起注意。在鉆探深度范圍內的基巖不存在洞穴、軟弱巖層,也無產生滑移的裂隙面、結構面,無臨空面。
 
        二、地基承載力及巖土性質指標建議值
        地基承載力建議值是依據福建省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DBJ13-84-2006)的規(guī)定,根據各土層室內試驗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現(xiàn)場標準貫入試驗和巖石抗壓試驗成果及結合本地區(qū)經驗綜合確定,巖土參數(shù)設計建議值,其中重度、壓縮模量和滲透系數(shù)為平均值;抗剪強度為標準值。
 
        三、項目巖土工程評價分析
        (1)巖土評價和持力層選擇
        1)、①素填土,稍密,以殘積砂質粘性土回填為主,部分固結,工程性能一般,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基礎的持力層;
 
        2)、①1雜填土,松散,以建筑垃圾回填為主,欠固結,工程性能差,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基礎的持力層;
 
        3)、②粉質粘土:可塑-硬塑,工程性能較好,厚度不大,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基礎的持力層;
 
        4)、③砂質粘土:可塑-硬塑,工程性能較好,厚度較大,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基礎的持力層;
 
        5)、④殘積礫質粘性土:可塑-硬塑,工程性能較好,厚度較大,全場大部分地段分布,不均勻,局部缺失,埋藏較淺,可選擇作為擬建裙樓淺基礎的持力層;
 
        6)、⑤全風化花崗巖:工程性能較好,厚度較大,全場大部分地段分布,不均勻,下臥層為工程性能較好的⑦1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局部埋藏較淺,可選擇作為裙樓淺基礎的持力層。
 
        7)、⑤1全風化輝綠巖:工程性能較好,局部分布,厚度一般,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樁基礎的持力層;
 
        8)、⑥1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工程性能較好,全場均有分布,厚度較大,其層厚變化大,不均勻,埋藏較深,下臥工程性能較好的⑦2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可選擇作為擬建主樓和裙樓箱形(筏形)基礎或樁基礎的持力層。
 
        9)、⑥2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工程性能較好,厚度較大,其層厚變化較大,局部較薄,埋藏較深,局部分布有孤石,可選擇作為擬建主樓箱形(筏形)基礎或樁基礎的持力層。
 
        10)、⑥3砂土狀強風化輝綠巖:工程性能較好,厚度一般,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樁基礎的持力層;
 
        11)、⑥4碎塊狀強風化輝綠巖:工程性能較好,厚度較大,屬地下室開挖范圍的土層,因此不考慮該層作為擬建物樁基礎的持力層;
 
        12)、⑦中風化花崗巖:工程性能較好,全場絕大部分地段分布,厚度較大,但其層厚變化較大,局部較薄,埋藏較深,該層可選擇作為擬建主樓和裙樓箱形(筏形)基礎或樁基礎的持力層。
 
        13)、⑦1中風化輝綠巖:工程性能較好,局部分布,厚度一般,其層厚變化較大,局部較薄,埋藏較深,該層可選擇作為擬建主樓和裙樓箱形(筏形)基礎或樁基礎的持力層。
 
        14)、⑧微風化花崗巖:工程性能較好,厚度較大,全場均有分布,該層埋藏較深,可選擇作為擬建主樓樁基礎的持力層。
 
        15)、⑧1微風化輝綠巖:工程性能較好,局部分布,厚度一般,該層埋藏較深,可選擇作為擬建主樓樁基礎的持力層。
 
        (2)基礎型式和樁基選型及適宜性分析
        根據各擬建物性質、荷重情況及所在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結合該場地天然地基可行性評價,擬建主樓個別棟可能具備采用箱形(筏形)基礎使用條件,其余棟可采用樁基方案。預制樁屬擠土樁,可以⑥1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⑥3砂土狀強風化輝綠巖)為樁端持力層,該樁特點是施工周期短,承載力較高,成樁時樁身質量易于控制,本工程基坑底部巖土層大部分為⑥1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預制樁難成樁,樁長短,不宜采用。沖(鉆)孔灌注樁屬非擠土樁,特點是樁徑大,單樁承載力高,施工時振動和噪音小,穿透能力強,可以⑦中風化花崗巖(⑦1中風化輝綠巖)、⑧微風化花崗巖(⑧1微風化輝綠巖)為樁端持力層,但該層局部地段埋藏較深,施工周期長,造價高,樁底沉渣厚度難掌握,泥漿排放易污染周圍環(huán)境,對⑥2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中存在孤石穿透難度較大。本工程的高層建筑采用剪力墻結構,基底單位荷重450KN/m2,荷重大,⑥2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厚度變化較大且局部分布,該層存在較多孤石,其下分布工程性能更好的中-微風化花崗巖,從工程性質、地質條件和經濟合理性等考慮,采用沖(鉆)孔灌注樁不宜以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為樁基持力層。本工程由于地下室開挖后巖土層主要為花崗巖風化層,工程性能較好。由于地下室開挖卸去的土體自重抵償了上部結構傳來的部分荷載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壓力,可考慮采用補償式基礎—箱形(筏形)基礎。箱形(筏形)基礎底面使受力層范圍大為擴大,頂、底板和縱橫墻形成的結構整體性使箱基具有較大的空間剛度,可以抵抗地基或荷載分布不均勻引起的差異沉降,建筑物僅發(fā)生大致均勻的下沉或不大的整體傾斜,抗震性能也較好。

        四、小結
        綜上,根據場地巖土特征以及周圍的建筑施工經驗,4#、8#-10#、12#樓建議采用箱形(筏形)基礎,以⑥1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及其以下地層為基礎持力層,局部⑥2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或⑦中風化花崗巖出露地段建議采用開挖或爆破方式挖除該層一定厚度后采用碎石褥墊處理;5#、6#、7#和11#樓建議采用沖(鉆)孔灌注樁,以⑦中風化花崗巖(⑦1中風化輝綠巖)為樁端持力層,局部該層缺失地段以⑧微風化花崗巖(⑧1微風化輝綠巖)為樁端持力層,擬建沿街商業(yè)裙樓可選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以⑤全風化花崗巖或⑥1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為基礎持力層;純地下室可采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以⑤全風化花崗巖及其以下地層為基礎持力層,但結合地下室抗浮設計,建議采用鄰近主體結構相同的基礎型式;由于4#-6#樓局部存在較多破碎巖體,若采用樁基,建議預埋注漿管采用水泥高壓注漿或加大嵌巖深度等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場地處于待開發(fā)區(qū),采用沖(鉆)孔灌注樁時,應注意泥漿排放,及時組織泥漿外運,防止泥漿污染環(huán)境;若采用沖(鉆)孔灌注樁,因其持力層變化較大,建議4#-6#樓每樁的樁端巖土條件均進行檢驗,若巖土條件與原勘察資料不符或變化較大時,應進行施工勘察。單樁承載力和樁質量的檢驗宜采用載荷試驗、抽芯和動測等方法,檢驗樁數(shù)不少于總數(shù)的1%且不得少于3根;基槽(坑)開挖后,需進行地質驗槽工作,當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與勘察報告出入較大時,應弄清原因,必要時進行補充勘察。由于能力有限,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后的學習及工作中深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