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隧道施工測量技術
一、一般規(guī)定
1.控制測量的精度應以中誤差衡量,最大誤差(極限誤差)規(guī)定為中誤差的兩倍。
2.隧道施工時應做好下列工作:
(1)長隧道設置的精密三角網(wǎng)或精密導線網(wǎng),應定期對其基準點和水準點進行校核。
(2)洞外水準點、中線點應根據(jù)隧道平縱面、隧道長度等定期進行復核,洞內控制點應根據(jù)施工進度設定。
(3)洞內施工隧道測量.樁點必須穩(wěn)定、可靠,且通視良好。水準點應設在不易損壞處,并加以妥善保護。測量儀器、 工具在使用前應作檢校,保證儀器、工具的技術狀態(tài)符合使用要求。使用光電測距儀時,應按其使用規(guī)定進行。
(4)隧道平面控制測量的精度、隧道內兩相向施工中線在貫通面上的極限誤差,由洞外和洞門內控制測量誤差引起在貫通面產(chǎn)生的貫通誤差影響值、洞內導線測角、量距的精度以及兩洞口水準點間往返測高差不符值,均應符合交通部現(xiàn)行的《公路隧道勘測規(guī)程》的規(guī)定。
(5)隧道竣工后應提交貫通測量技術成果書,貫通誤差的實測成果和說明、凈空斷面測量和永久中線點、水準點的實測成果及示意圖
二、洞內施工測量
1.洞內導線應根據(jù)洞口投點向洞內作引伸測量,洞口投點應納入控制網(wǎng)內,由洞口投點傳遞進洞方向的聯(lián)接角測角中誤差,不應超過測量等級的要求,后視方向的長度不宜小于300m。導線點應盡量沿路線中線布設,導線邊長在直線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線地段不宜短于70m。無閉合條件的單導線,應進行兩組獨立觀測,相互校核。
用中線法進行洞內測量的隧道,中線點間距直線部分不宜短于100m;曲線部分不宜短于50m。
2.特長隧道、長隧道及采用大型掘進機械施工的隧道,宜用激光設備導向。
3.供導坑延伸和掘進用的臨時點可用串線法標定,其延伸長度在直線部分不應大于30m 曲線部分不應大于20m。串線法的兩吊線間距不宜小于5m。用串線法標定開挖面中線時,其距離可用皮尺丈量。
4.開挖前應在開挖斷面標出設計斷面尺寸線,開挖工作完成后應及時測量并繪出斷面圖。采用上下導坑法施工的隧道,上部導坑的中線每引伸一定距離后,應與下部導坑的中線聯(lián)測一次,用以校核上部導坑的中線點或向上部導坑引點。
5.供襯砌用的臨時中線點,必須用經(jīng)緯儀測定,其間距可視放樣需要適當加密,但不宜大于10m。
6.襯砌立模前應復核中線和高程,標出拱架頂、邊墻底和起拱線高程,用設計襯砌斷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墻模。正模后必須進行檢查和校正,確保無誤。
7.洞內水準路線應由洞口高程控制點向洞內布設,結合洞內施工情況,測點間距以200~500m為宜。
8.洞內施千用的水準點,應根據(jù)洞外、洞內已設定的水準點,按施工需要加設。為使施工方便,在導坑內拱部、邊墻施工地段宜每100m設立一個臨時水準點,并定期復核。
三、貫通誤差的測定及調整
1.貫通誤差的測定應按下列要求進行:
(1)采用精密導線測量時,在貫通面附近定一個臨時點,由進測的兩方向分別測量該點的坐標,所得的閉合差分別投影至貫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實際的橫向和縱向貫通誤差,再置鏡于該臨時點測求方位角貫通誤差。
(2)采用中線法測量時,應由測量的相向兩方向分別向貫通面延伸,并取一臨時點,量出兩點的橫向和縱向距離,得出該隧道的實際貫通誤差。
(3)水準路線由兩端向洞內進測,分別測至貫通面附近的同一水準點或中線點上,所測得的高程差值即為實際的高程貫通誤差。
2.貫通誤差的調整應按以下方法進行:
(1)用折線法調整直線隧道中線。
(2)曲線隧道,根據(jù)實際貫通誤差,由曲線的兩端向貫通面按長度比例調整中線。
(3)采取精密導線法測量時,貫通誤差用坐標增量平差來調整。
(4)進行高程貫通誤差調整時,貫通點附近的水準點高程,采用由進出口分別引測的高程平均值作為調整后的高程。
3.隧道貫通后,施工中線及高程的實際貫通誤差,應在未襯砌的100m地段內(即調線地段)調整。該段的開挖及襯砌均應以調整后的中線及高程進行放樣。
四、竣工測量
1.隧道竣工后,應在直線地段每50m、曲線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測斷面處,測繪以路線中線為準的隧道實際凈空,標出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路面水平寬度。
2隧道永久中線點,應在竣工測量后用混凝土包埋金屬標志。直線上的永久中線點,每200~250m設一個,曲線上應在緩和曲線的起終點各設一個;曲線中部,可根據(jù)通視條件適當增加。永久中線點設立后,應在隧道邊墻上畫出標志。
3.洞內水準點每公里應埋設一個,短于1km的隧道至少設一個,并應在隧道邊墻上畫出標志。
五、輔助坑道測量
1.經(jīng)輔助坑道引人的中線及水準測量,應根據(jù)輔助坑道的類型、長度、方向和坡度等,按要求精度在坑道口附近設置洞外控制點。
2.平行導坑與橫洞的引線方法和高程測量均與正洞相同。
3.斜井中線的方向應由斜井口外直線引伸,可采用正倒鏡分中的串線法進行;斜井量距應丈量斜距,測出樁頂高程,求出高差,按斜距換算成水平距離。
4.豎井測量時,應根據(jù)豎井的大小、深度、必要的測量精度決定測量方法。經(jīng)豎井引入中線的測量可使用鋼弦吊錘、激光、經(jīng)緯儀等。經(jīng)豎井的高程可將鋼卷尺直接吊下測量。2B314032 熟悉隧道施工監(jiān)控量測技術
一、監(jiān)控量測的目的
掌握圍巖和支護的動態(tài)信息并及時反饋,指導施工作業(yè);通過對圍巖和支護的變位、應力量測,修改支護系統(tǒng)設計;分析各項量測信息,確認或修正設計參數(shù)。
二、采用復合式襯砌的隧道,必須將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項目列入施工組織設計
量測計劃應根據(jù)隧道的圍巖條件、支護類型和參數(shù),施工方法以及所確定的量測目的進行編制。同時應考慮量測費用的經(jīng)濟性,并注意與施工的進程相適應。
三、量測內容與方法
1.復合式襯砌的隧道應按表2B314032選擇量測項目。
2.爆破開挖后應立即進行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狀況的觀察和記錄,并進行地質描述,地質變化處和重要地段,應有照片記載。初期支護完成后應進行噴層表面的觀察和記錄,并進行裂縫描述。
3.隧道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圍巖、初期支護的周邊位移量測、拱頂下沉量測;安設錨桿后,應進行錨桿抗拔力試驗。當圍巖差、斷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嚴時宜進行圍巖體內位移量測和其他量測。位于川~Ⅵ級圍巖中且覆蓋層厚度小于40m的隧道,應進行地表沉降量測。
4.量測部位和測點布置,應根據(jù)地質條件、量測項目和施工方法等確定。
5,測點應距開挖面2m的范圍內盡快安設,并應保證爆破后24h內或下一次爆破前測讀初次讀數(shù)。
6.測點的測試頻率應根據(jù)圍巖和支護的位移速度及離開挖面的距離確定。
7.現(xiàn)場量測手段,應根據(jù)量測項目及國內外人工量測儀器的現(xiàn)狀來選用。一般應盡量選擇簡單可靠、耐久、成本低、穩(wěn)定性能好、被測量的物理概念明確、有足夠大的量程,便于進行分析和反饋的測試儀器。
四、量測數(shù)據(jù)處理與應用
1.應及時對現(xiàn)場量測數(shù)據(jù)繪制時態(tài)曲線(或散點圖)和空間關系曲線。
2.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應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或回歸分析,以推算最終位移和掌握位移變化規(guī)律。
3.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xiàn)反彎點時,則表明圍巖和支護已呈不穩(wěn)定狀態(tài),此時應密切,監(jiān)視圍巖動態(tài),并加強支護,必要時暫停開挖。
4.二次襯砌的施作應在滿足下列要求時進行:
(1)各測試項日的位移速率明顯收斂,圍巖基本穩(wěn)定;
(2)已產(chǎn)生的各項位移已達預計總位移量的80%~90%:
(3)周邊位移速率或拱頂下沉速率小于規(guī)定值。
五、量測管理
六、竣工文件中應包括下列量測資料
1.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計劃;
2.實際測點布置圖:
3.圍巖和支擴的位移—曲線圖、空間關系曲線圖以及量測匯錄匯總表
4.經(jīng)量測變更設計和改變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饋記錄;
5.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