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地質勘察的作業(yè)程序及地質選線
一、區(qū)域地質、工程地質勘察的作業(yè)程序
一般按勘察準備、地質調繪、勘探、測試、原始資料整理及圖件編制五個作業(yè)程序進行。
(一)勘察準備:包括以下內容
1接受生產任務,學習和掌握任務書的各項要求
2搜集研究既有地質資料及有關規(guī)范、細則;進行遙感資料判釋
3擬定勘察大綱,制定統(tǒng)一技術要求
4人員、機具、材料的配備
(二)地質調繪
1、現(xiàn)場踏勘,概略了解測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及交通人文等情況
2、現(xiàn)場實測地層剖面,統(tǒng)一認識,確定標志層,為分組填圖打下基礎
3、地質調繪
1)調查、測繪的方法
一般應在遙感圖象判釋的基礎上,由面到點,點面結合,由宏觀到微觀,微觀推廣至宏觀的調查方法,沿導線、中線左右蛇行穿越;做好地質觀測點的選擇:包括地貌、構造、地層、地下水點、不良地質等做成觀測點卡片;觀測路線的記錄。地質觀測路線記錄是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綜合反映,是整理成果資料的主要依據(jù),應按里程順序將看到的一切地質現(xiàn)象記錄下來,每天調查終了,或一個地質地貌單元調查結束,應作總結性的記錄描述
2)外業(yè)填圖
掌握地質的布置密度(包括地質觀測點、勘探點、原位測試點等,按地形地質的復雜程度,所填地質圖比例尺的大小,測繪的目的及要求確定,總的原則是對鐵路工程有較大影響的地質現(xiàn)象和地質界線都要有地質點為依據(jù)。一般地,比例尺≥1/2000,地質點間距不大于10cm,比例尺<1/2000,地質點間距不大于5cm;工點縱橫斷面上的地質點間距10~20cm,結構面產狀間距200~300m)。填圖方法及精度要求:填圖方法一般根據(jù)地形地物用目測法進行,或以導線、中線為控制,用羅盤儀交會法進行,以及采用小型GPS,重要的地質點線用經(jīng)緯儀及GPS實測;觀測點位精度在地形圖上點繪的誤差為±2mm,高程誤差不超過1/2等高距等;觀測路線宜垂巖層走向、構造線、地貌變化顯著,沿河谷、地下水露頭多的地方;測繪點宜布置在地層界線,斷層線,褶皺軸線,巖漿巖與圍巖接觸帶,不整合帶,標志層,典型露頭和巖性,巖相變化帶,井、泉、巖溶水點,各種不良地質與特殊巖土處等。各種地質界線的變化點必須有地質點控制
3)各種地質點的調查重點
(1)地貌調查重點
 確定地貌形態(tài),成因類型及各地貌單元界線和相互關系、查明地形、地貌與含水層的分布和地下水的埋藏、補給、徑流、排泄的關系,確定新構造運動特征、作用強度及其對地貌和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
   (2)地層調查重點
   測制地層控制剖面,確定標志層,確定地層的成因類型、時代、層序及接觸關系;測定地層的產狀、厚度及分布范圍;查明不同地層的巖性、透水性、富水性及變化規(guī)律
   (3)地質構造調查重點
①確定褶皺的成因類型、軸的位置、長度及延伸和傾伏方向,查明兩翼和核部地層的產狀、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特征及富水地段位置
②確定斷層的類型、位置、產狀、規(guī)模、斷距、力學性質和活動性。查明斷層上下盤的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程度,斷層帶充填物的性質和膠結情況,判定斷層帶的導水性、含水性和富水性地段的位置
③判定測區(qū)所屬的構造體系類型、規(guī)模、序次等級和交接關系,查明測區(qū)所在的構造部位及富水性
   (4)水文地質調查重點
   ①查明泉、井的出露條件、成因、補給來源、流量、水質、水溫、氣體成分、沉淀物、動態(tài)變化
   ②在地表水的代表性地段測定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質、水溫、含砂量、動態(tài)變化與地下水(含暗河和泉)的補給關系
   ③取代表性水樣(地表水、地下水)進行水質簡分析,確定其對砼的侵蝕性
   ④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與隧道標高的關系
  (5)不良地質調查重點
  ①巖溶
  a、各種巖溶形態(tài),發(fā)育程度與地下水分布的關系,查明構造、巖性、地下水徑流和地表水文網(wǎng)等因素與巖溶發(fā)育的關系;選擇對隧道工程有影響的巖溶水點進行連通試驗,測定暗河或巖溶大泉的水位、流量、位置、規(guī)模
   b、斜坡變形(崩、滑)
   變形原因、規(guī)模與巖性、構造、風化層的關系,地下水的影響,對工程的危害等
   c、泥石流
   查明成因、規(guī)模、發(fā)展、趨勢,對工程的影響等
   d、煤層瓦斯
   查明煤系地層的分布、形態(tài)、性質、瓦斯風化帶的深度、巖層封、儲、蓋條件、瓦斯含量、壓力、涌出量、堅固系數(shù)、放散指數(shù)、瓦斯突出與爆炸的可能性等
   e、特殊巖土
   成因、形態(tài)、分布、性質、對工程的影響
3、勘探(含物探)
1)調查測繪是地質工作的基礎,必須先堅持調查測繪,后布置勘探;積極開展綜合物探;大力推廣綜合勘探,以最小勘探工作量,取得調查測繪的最佳成果。
2)勘探點的布置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技術要求,要在認真調查測繪的基礎上,結合地質復雜程度,線路方案選擇及各類工程設計的要求進行合理布置。
4、測試
包括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按地質條件,工程需要選擇進行
5、原始資料的整理與圖件編制
1)測繪資料按要求納入地質圖件與報告
2)勘探資料按要求編制成柱狀圖等納入地質圖件與報告
3)測試資料按要求編制成圖、表納入相關圖件與報告
4)圖件編制按技術要求進行
5)各種原始資料分別整理、編制目錄、裝訂成冊
二、做好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重視區(qū)域地質條件
1、區(qū)域地質條件的重要性
鐵路工程地質條件,寓于所經(jīng)地區(qū)的自然地質環(huán)境之中,每個線段,每個工點的地質條件或不良地質問題,均存在于區(qū)域地質環(huán)境之中,其性質和特點,都深受地質條件的制約,而存在于本區(qū)總的地質發(fā)展的矛盾統(tǒng)一體中,沒有對線路通過地區(qū)的區(qū)域地質條件的深刻認識與理解,不了解每一個工點或不良地質問題存在的地質環(huán)境,要想正確解決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什么樣的區(qū)域地質條件,產生什么樣的工程地質問題,如
1)地貌
山區(qū):多重力堆積,斜坡變形,發(fā)生泥石流
平原:多堆積層,產生地基變形
2)地層巖性
不同種類的巖層,產生不同的工程地質問題,如軟質巖易風化剝落,硬質巖在斜坡地帶多崩落
3)地質構造
使巖體破碎巖層傾斜,具區(qū)域性
4)水文地質
不同地質環(huán)境下產生不同的儲水條件及補、徑、排條件
5)不良地質
是內外營力作用的綜合產物
其中,起控制作用的是區(qū)域地質構造
2、區(qū)域地質構造的重要性
1)構造體系決定地質條件的大環(huán)境,了解是隆起帶還是沉降帶;是華夏系,新華夏系,經(jīng)向、緯向、北西向力系,就能抓住地質框架。
2)能明暸構造的基本應力場及其特點,包括方向、擠壓、扭動、構造期等,決定各種構造的分布特點及相互關系
3)能明暸構造線的控制和演變,它是控制著區(qū)內山脈、水系發(fā)育特點,地層巖性分布特點和各種物理地質作用的發(fā)育狀況。如山脈水系方向往往與構造線方向一致
3、能指導工程地質勘察
1)構造格局控制沉積環(huán)境
(1)隆起帶常出露較古老地層
(2)沉降帶一般為較新地層,以中生界紅色地層居多
(3)順大斷裂發(fā)育斷陷盆地,常為流水堆積物,如廣州東莞陷凹盆地等
2)區(qū)域構造控制著地層巖性的分布,特別是軟弱地層,堆積層的條帶狀分布產生區(qū)域性地的工程地質問題,如滑坡群,不穩(wěn)定斜坡地段,順層滑動地段
3)區(qū)域性大斷裂控制的斷層破碎帶,巖漿侵入體,制約著控制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
4)構造應力及形態(tài)控制著節(jié)理裂隙及地層傾向的分布,產生區(qū)域性順層邊坡
4、指導地質選線(線位及場地的選擇)及工程地質問題處理
1)最佳地質條件的方案選擇
2)避重就輕,一次根治的方案選擇
3)整治各種不良地質、特殊巖土的方案選擇
(二)熟悉規(guī)范
1、重要性
1)是投標的依據(jù),工作量、技術要求(經(jīng)濟標、技術標)
2)工作精度的依據(jù)、評判標準,是否滿足設計需要,包括:
(1)各巖土層界面、風化層界面、地下水界面、軟弱構造面界面、構造層、斷層、不良地質界面
(2)資料的準確性,是否反映客觀
(3)設計參數(shù)是否合理,比如說承載力(基本、標準、允許、極限);Cφ值(巖塊、巖體、結構面或軟弱面),樁周側摩阻力(標準、極限)巖石單軸抗壓極限強度(干燥、天然、天然飽和、干燥飽和)等
(4)措施是否合理(擋護、地基加固、排水、工法、盾構選型等)
(5)勘察報告是否完整,資料翔實可靠
3)單位誠信的依托:質量好、可信度高、牌子硬
4)咨詢、監(jiān)理、自身提高的基礎,自己不清楚,就不好開展工作
2、掌握基本要點
1)掌握工作程序
(1)各階段的勘察要求
(2)各種工程的勘察要求
2)熟記基本知識
各種技術要素的量化知識,如層厚、土類、巖類的顆粒大小定名,巖溶發(fā)育程度,節(jié)理發(fā)育程度等等
3)熟悉工作內容:具體指巖土的工程地質特性,水文地質特征等
4)熟練表達方法:記載、描述項目、內容文字報告及圖件
(三)重在實踐—理論聯(lián)系實際
1、實踐中去認識—工程地質條件,實踐—理論—實踐—再認識……
2、掌握可操作性:用可能的手段,表達技術要求的具體內容
3、從矛盾中得到統(tǒng)一,學會用各種手段進行綜合判定,如室內試驗值與原位測試的矛盾,隧道涌水量不同方法計算出不同結果的矛盾,地基系數(shù)不同方法測定出不同結果的矛盾等
4、參加施工:完善勘察設計全過程
(四)掌握服務對象的需要
1、正確判定各種地質界線:巖土層、風化層、水位層、不良地質、特殊巖土界線層等等
2、提供工程所需的地質設計參數(shù),各類基礎工程所需的地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并了解各種設計參數(shù)的用途
1)結構承重
2)地基沉陷,穩(wěn)定
3)邊坡穩(wěn)定
4)支護結構設計等
(五)重視地下水對工程造成的危害
1、地下水是不良地質的催化劑
2、治水能治本
3、針對不同工程,以排為主
三、鐵路主體工程的地質選線
  總的原則:
1、 掌握區(qū)域地質條件,決定線路走向
2、 綜合線位地質條件,選出最佳方案
(一) 線路
1 越嶺區(qū)
1) 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區(qū)測、加強子階段`)做好多埡口、多坡度的多方案比選
2) 結合引線工程選擇地質條件相對較好的線路方案
2 河谷區(qū)
1) 注重區(qū)域地質條件,盡量避開順層及不穩(wěn)定斜坡,復雜的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質地段,采空區(qū)
2) 多作外線橋、內移隧道的方案比選(河岸沖刷、危巖落石等)
3) 盡量避免高邊坡及泥石流溝對線路的危害
2、 不良地質與特殊巖土區(qū)
1) 對性質嚴重、規(guī)模較大,整治困難的不良地質、特殊巖土地段,均應繞避
2) 可以采取措施,不需付出昴貴代價,不惡化運營條件,不留后患的,可以不繞避,選擇合理的位置通過。具體為:
(1) 滑坡地段
① 對性質復雜、規(guī)模大,采取整治措施也不易確保穩(wěn)定的大型滑坡,應繞避;對滑坡規(guī)模較小易處理的,可選擇在有利于滑坡穩(wěn)定和線路安全的部位通過
② 充分考慮具備潛在滑動可能的的斜坡(工程地質滑坡)
(2) 崩塌、危巖落石、巖堆地段
① 對山體極不穩(wěn)定的斜坡地段,危巖落石嚴重地段,預計人工開挖后可能發(fā)生較大崩塌,處理困難的地段,應繞避
② 對范圍小,易處理,確保線路安全的地段,可根據(jù)地質橫段面,在最有利部位通過
③ 對穩(wěn)定巖堆,其上方物質來源不多,可考慮在巖堆上通過(低填、淺挖)
(3) 泥石流地段
① 對處于發(fā)育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淤積嚴重的泥石流溝,應繞避
② 一般應在流通區(qū)設橋通過,嚴禁在洪積扇上挖溝設橋或設置路塹
③ 在沉積區(qū)前緣,如果能保證有足夠凈空,可分散設橋(成昆線禮州段)
(4) 巖溶地段
① 對處于強烈發(fā)育階段,具網(wǎng)狀洞穴和巨大空洞的巖溶地區(qū),應繞避
② 避免順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有利于巖溶發(fā)育的褶皺軸和斷裂帶及其交匯處
③ 在孤峰平原區(qū),線路應選擇在覆蓋土較厚,地下水位埋藏較深地段
④ 在波立谷地段,選擇洼地、谷地邊緣靠山邊通過。在峰林谷地、峰叢洼地中遇有埡口時,宜避開埡口中心,選擇地質條件較好一側通過
⑤ 越嶺地段,宜在地下分水嶺通過;無條件時,可在深部緩流帶通過
⑥ 河谷地段宜在垂直滲流帶中通過
(5) 采空區(qū)
① 對正在開采或經(jīng)過批準開采的礦區(qū),線路盡量繞避
② 對既有采空密集區(qū)和工程處理復雜的大型采空區(qū),線路盡量繞避,當繞避有困難時,以一般路基通過,避免采用橋、隧等大型工程
③ 線路通過小型采空區(qū)或單個坑洞時,應采取穩(wěn)妥可靠的工程措施
(6) 水庫地區(qū)
① 應選在預測最終坍岸線以外,能確保線路穩(wěn)定,且投資有顯著節(jié)省時,也可考慮選區(qū)在坍岸范圍以內
② 盡量選擇在基巖出露較多,河岸平緩,邊坡相對穩(wěn)定,地質條件較好的一岸
(7) 高烈度地震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及以上)
① 避免在活動性大斷裂帶和兩個構造線交匯的高烈度地震區(qū)通過,難以避開時,應選擇最窄處正交通過
② 線路必須通過高烈度地震區(qū)時,盡量以低路堤通過。應繞避對抗震不利的懸崖陡壁,地形復雜和不良地質分布較多地段
③ 在地下水埋藏較淺的松土、松軟土分布地段或斜坡地段,線路應避免高填深挖或半填半挖
(8) 軟土地區(qū)
① 大面積軟土,厚度大,處理困難的地段,宜繞避,不能繞避時,宜選擇在軟土分布最窄,厚度最小,下臥硬層頂面的橫坡較緩處通過
② 宜采用路堤,控制在設計臨界高度以內
③ 在平原區(qū),宜沿河流的高階地通過,在谷地區(qū),避開軟土橫坡較陡處
(9) 膨脹土地區(qū)
① 宜填不宜挖,盡量減少深、長路塹選定線路方案,若不能繞避或繞避不經(jīng)濟時,應選擇范圍最窄,路塹遠離重要建筑物和建筑群的地段通過
② 線路穿越壟崗,應垂直壟崗方向,以縮短路塹的深度和長度
(二) 路基
1、 力求避免高填深挖,路塹邊坡控制在30m內,路堤邊坡控制在20m內,避免低洼槽谷中長拉槽。(高速鐵路的高路堤粗粒土大于20m,細粒土大于12m;深路塹土質邊坡大于8m,軟質巖大于10m,硬質巖大于15m)
2、 力求避免有可能順層滑動的基巖順層段,寧填勿挖,寧設下?lián)酰辉O上擋,控制邊坡切層高度。力求避免大面積陡峻的難以處理的不穩(wěn)定斜坡(地形陡峻,基巖破碎,地下水發(fā)育,大堆積體等)
3、 重大不良地質地段,盡可能設法繞避,以橋隧通過(如滑坡、崩塌等);巖溶區(qū)應避開巖溶嚴重發(fā)育地段;軟土段應避免挖方;膨脹巖(土)地區(qū)不能繞避時,路基宜采用“低堤淺塹”通過
4、 不輕易改溝改河
(三) 橋梁
1、 特大橋、技術復雜、修復困難大橋,多方案充分比選,優(yōu)先采取采用水文及地質條件較好的橋位:河道順直、槽深、主流穩(wěn)定、沖淤變化不大、淺灘不多和河面較窄、岸坡不易沖刷、穩(wěn)定,地質條件良好及施工方便地段
2、 避免將橋址設于斷層破碎帶上,不良地質體上。暗河范圍內不宜設橋
3、 考慮引線工程的地質條件
(四) 隧道
1、 長隧、特長隧應多方案(平面、高程)比選,選擇在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段,包括引線、洞口、洞身的地質條件。不宜穿越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極為復雜和溶洞、暗河、煤層采空區(qū)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盡量避免穿過大斷裂,有害氣體等地段
2、 河谷線旁山地段的隧道,宜靠山側內移,避免洞壁過薄、河流沖刷和不良地質對其穩(wěn)定的影響;長、短隧比較時,宜避開隧道群,優(yōu)先采用長隧道,早進晚出,避免高仰坡和出洞口高邊坡
3、 特長隧道及松軟地層、不良地質地段修雙線時,宜分開修建兩座單線隧道;其它有條件的長隧道,可修建兩座單線隧道
4、 膨脹巖地段避免淺埋。淺埋隧道覆蓋厚度大致為:
III         IV         V
單線:5~7m      10~14m     18~25m
雙線:8~10m     15~20m     30~35m